王泗原先生是安福縣洲湖鎮王屯村沙洲自然村人。與王禮錫是叔侄關係。王禮錫是王邦璽長子仁煦(字伯蘭)之孫,王泗原是王邦璽次子仁照(字仲蘭)之子。
由於父親早亡,王泗原先生為負擔老母及三個弟妹的生活不得不從大學退學,在一所山村國小以每月6元的微薄收入來支撐全家。後幸遇一位慧眼識珠的伯樂陳啟昌校長(北京大學政治系畢業,思想進步,稟性坦誠剛直,對國民黨的專制腐敗厲聲斥罵。為了辦學,1945年春,陳啟昌變賣全部家產,傾其所有創辦了私立中學——至善中學,校名取自《禮記·大學》中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被聘為至善中學老師,1950年又被舉薦調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從事更重要的教材編撰工作,成為專家,以後還為我國第一大辭典《辭源》任終審工作。 王泗原先生建國前歷任《日新日報》、《前方日報》總編輯,建國後歷任教育部、出版總署編審、《中國語文教學》雜誌主編、廣西師範大學客座教授、中國民主促進會北京市委員會宣傳部長等職。他還主編最早的工農速成中學語文課本,出版《離騷語文疏解》、《離騷例釋》、《古語文例釋》、《楚辭校釋》等專著。其中《離騷語文疏解》被馬敘倫先生稱許說:“初一循誦,已徵博雅”;《古語文例釋》是在葉聖陶先生的鼓勵與熱情支持下完成的,年近九十歲的葉老還拿起多年不執筆的毛筆破例為《古語文例釋》題寫了書名,是書就先秦兩漢典籍中語文上的疑難問問題,一一作了辨析,提出正確的解釋,是研讀古籍的一部重要參考書;《楚辭校釋》運用語法、訓詁、古音、文字、校勘的方法,辨正文字音交的論誤,闡釋篇章字句的意義,富有創見。如運用故楚舊地的江西吉安、安福、永新、蓮花一帶的原存方言,解釋楚辭的“羌”字,解決了東漢王逸以後歷代學者未能正確解釋的問題,受到了學術界的讚揚。該書榮獲國家教委頒發的優秀圖書獎。王泗原重視家鄉的歷史文獻,1992年,他擔任編《安福縣誌》顧問,為保存祖國的優秀文化遺產和故鄉歷史文獻作出了可貴的貢獻。此外,整理出版了王邦璽的《貞石房奏議》和詩集《釋簪草》,還整理明代安福劉鐸的《來復齋稿》和南明安福抗清女英雄詩人劉淑的詩集《個山集》,合而出版為《劉鐸劉淑父女詩文》一書,這也是繼承先父王仁照遺志之作。先父王仁照先生曾在民國三年(1914年)刊刻過劉淑遺集——《個山集》,但其中還有多處有待校勘之處,據王泗原先生回憶:“書既成,先父猶時作覆校,命記錄之。憶侍先父之日,方十餘歲,忽忽七十年矣”(《一九九二年重印後記》)。故而王泗原先生在八十歲高齡之際,不顧年老體弱,將北京圖書館所藏劉鐸、劉淑父女詩文集《來復齋稿》、《個山集》整理出版。先生曾向他的學生致信說:“我在印另一本書,也是為民族文化盡一點力。”而且,先生為使北圖所藏原書不受複印損害,每日步行去北圖一字一句的抄寫劉氏父女的十萬字的詩文。知識分子的純誠情懷,令人感動。
1992年他自費應邀至江西師大講《楚辭》,深受師生歡迎,臨別時他婉言拒收校方給他的“束修”,連路費也自己掏腰包。他說:“為家鄉做點事,難道還要錢?”他是個窮學者,一身舊布衣,一雙老布鞋,主餐是烤饅頭就鹹菜。1992年他出版其祖父王邦璽的兩種著作,花盡了他平生的積蓄,免費贈送給有志研究他祖父的人們。
丁淦林,現任復旦大學文化與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新聞學院新聞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學時曾在先生任教的陽明中學(現吉安一中)就讀。2008年9月,丁先生返回母校時,深情地回憶起和王泗原先生的師生情:“當時學校里一些老師的行為和人品對我影響頗深。他們是典型的知識分子,憂國憂民,性格鮮明,不求聞達,但學問過硬,功底紮實……還有王泗原老師,講授語文,一絲不苟。我原來對語文興趣不是很大,王老師在改作文時,把我叫在一旁,一字一句細緻地指出問題所在,還教導說,作文就是把自己想說的話說出來,寫在紙上。王老師的指點使我的語文水平日益見長,學習興趣也越來越濃。解放後,王泗原老師被請到了北京,專門編審語文教材。他精通古典文獻,曾參與《辭源》的審稿,出版了《楚辭校釋》和《古語文例釋》等專著,頗受葉聖陶先生的賞識,幾次催他出書,還專門為書題名。我們一直保持著聯繫。每次出書,他都會寄我一本,還附信寫出書的感受想法。”丁淦林說,母校的老師們就是那種知識分子,默默無聞、扎紮實實地做學問,不求聞達。這些知識分子憂國憂民,心繫祖國,對民族文化有深厚的感情,總是想要讓國家發展好。
附:
音谷談往錄——王泗原
——王湜華
王泗原先生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資深語文老編輯,堪稱聖陶仁丈的左臂右膀之一。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即與家父交往至深。於楚辭的研究,尤有獨到之處。每次來看望家父,總要靜坐細談移晷,然後離去。家父十分敬重他。
1954年,泗原先生的《離騷語文疏解》一書出版之前,曾拿手稿來請家父過目,家父一讀之下,欽敬不已,未提任何意見,只是對原有的副標題《與郭沫若同志商榷》提了一下,建議刪去。泗原先生欣然接受,刪去。所以出版後贈書,他的題款是,“持謝伯祥先生,並請指正。泗原,一九五四年八月”。後來與他談起這本書,他還自豪地告訴我,這是一本絕無錯字的書,因為從頭至尾一二三校,都是他一個人經手的。由此不難看出,他工作態度一向是多么認真仔細。教育出版社是出版教科書的,那個時代教科書是能作到無錯字的,其中有多少像泗原先生這樣的編輯,付出了多少艱辛勞動啊!
泗原先生的祖父王邦璽先生,是清同治乙丑(1865)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守冷官之位長達二十年之久,卻與中法戰爭中援台事件有著重要關係。我曾撰文,1994年發表於《傳統文化研究》第三輯,茲不贅。編者特加編者按,在引了魯迅在《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里的一段話後寫道:“王邦璽就是這樣有脊樑的中國人。特刊此篇以煥發其光耀,對當代人也必將有所激勵。”這樣一位真正的愛國者,長期默默無聞,而其人格之光輝,在泗原先生身上體現得尤為突出。他一輩子艱守清貧,家一直住在西城丁章胡同的一所小破院裡的小小三間東屋,朝西,真所謂冬寒夏炎。直到生活實在難以自理時,在女兒強令下,才接到女兒家住。穿的總是那么儉樸,只要還能穿的,一定繼續穿,新的女兒遞到手裡也不穿。他一生始終這樣,真是我們民族艱苦樸素的優秀典範。
泗原先生的又一部力作是《古語文例釋》,是他用一輩子鑽研古語文的心血撰寫而成的,讓人心服口服的巨著。他曾與聖陶丈口述其內容,聖陶丈極力慫恿他寫成書,並為他題寫了書名。這部書的學術價值,我認為,將是今後幾代人用之不盡的古語文寶庫。張中行先生,也只有張中行先生,才能寫該書的書評,稱之為“厲兵秣馬”,一點也不過分,而實在還難以涵蓋之。
他祖父有兩部著作存世——《貞石山房奏議》與《貞石山房詩鈔——釋簪草》,到泗原先生晚年,已只有當年捐贈北京圖書館的一部還存世,成了孤本。泗原先生通過館長特批,借了出來,手鈔一部。然後又自費由自己所在單位——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只印了三百部,總算沒要他掏書號錢,已算是十分照顧他了。此時已趕上電腦排版的時代,書中不少字必須拼湊,十分難看,難能盡如先生之意。我深深為先生的精神所感動,並在先生親自指導下,撰文介紹邦璽公。但先生還一定不許在文中提到他。先生就是這樣謙虛為懷,只乾實事,不圖名利。
如果為祖父著作留存,也算是私心的話,那么為劉鐸劉淑父女出詩文集,則當更能說明問題了。劉鐸是明末被皇帝冤殺的,劉淑是抗清的民族女英雄,只是他隔了幾百年的鄉先輩而已。先生又是自費印書,親自校對。遺憾的是,等書出版,先生卻已作古了!
這樣一位專門利他,一心為公為國家的先生,真應該成為世代人學習的榜樣啊!
讀王泗原《古語文例釋》
——張中行
一
我結識王泗原先生在五十年代初,以後一直在一起從事有關語文的工作。依世風,可以稱他為老同事,或近一些,熟朋友,但都不妥,因為前者太泛,後者太輕。應該稱為畏友。拙作《負暄續話》有一篇提到他就是這樣稱呼的,那裡說:“王先生是我的畏友。小畏是他的治學,深入而精粹,不吹吹拍拍,華而不實。大畏是他固執,嚴謹,有所信必堅持到底,有時近於違反常情也不在乎。畏,就因為有不少我認為可學的,我學不了。”其時他的大著《古語文例釋》還沒出版。可是《離騷語文疏解》早在三十年前就問世了,我讀過,說他治學深入而精粹,根據的一部分就來自這本書。王先生寫零碎文章不多,勤學少作,正是嚴謹的一種表現。但不是不作,而是有所作就重如泰山,甚至壓到古人。如這本《古語文例釋》就是這樣,四十萬言,用了四十多年的時間和精力,像是很慢,其實不然,因為分量太重。重,可以由兩個方面看,一是不讀書破萬卷就寫不出來,另一是有所論述,幾乎都可以解前人之惑,成為定案。出版後給我一本,我打開看看,有知書之明,決定用較長的時間啃。暑中得暇,一共讀了半個多月,勉強完了。想想,還是只能算作走馬看花,並沒往裡鑽。也不敢鑽,因為,即如對於其中的有些則,確辨是非,就不只要思,而且要考,這就不能不往古籍的大海里跳。為學力和時間所限,我不敢跳,也就只好安於浮光掠影。但獲得,或說深的印象,終歸是有的。這所得,我想,對於想親近或不得不親近古典的人(數量不會很少)還會有些用。本諸“己欲達而達人”之義,寫出來,用意可以說得形象一些,是:有誰想走上古典的征途嗎?請先細心讀讀這本書,當作厲兵秣馬,以免倉卒登程,碰到小小坎坷就摔倒在地。
……
六
依世風,也要說說不足的一面,以表示不偏不倚。但這很難,因為王先生的學風是嚴謹,恪遵繩墨,磨磚對縫,還想從中找點缺漏就不容易了,何況我的學力,以及在這本大著上用的功夫,都有限。但應制文還是不得不作。挖空心思,只想到兩點:一是有極少數講法,可信的程度差些,應該說是可商;二是有極少數講法,像是證據還不夠充分,應該再補充些材料。
前者,可以舉以下幾則為例:
(一)457頁“詩雞鳴所詠者何”一則,“匪雞則鳴,蒼蠅之聲”,王先生說:“竊以蠅字乃(圭黽)之誤。蒼蠅即今語青蛙。蛙聲閣閣,似雞鳴也。”案此說始於明朝晚年焦<SPS=1319>,《義府》卷上“蒼蠅之聲”條說:“焦澹園謂,蠅字乃(圭黽)字之誤,誠然。”以下引《漢書·王莽傳》“紫色(圭黽)聲,余分閏位”,並進一步說《詩經·小雅·青蠅》的蠅也是(圭黽)之誤。但這種說法,《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不同意,說是“穿鑿附會”。其後,錢熙祚還舉出理由駁:“《齊風》‘蒼蠅之聲’末章明言‘蟲飛薨薨’。《小雅》‘營營青蠅’,《傳》:‘營營,往來貌。’《說文》作‘營營’,訓小聲也。鄭《箋》云:‘蠅之為蟲,污白使黑,污黑使白。’其為蠅可知。焦澹園謂《雞鳴》之蠅乃(圭黽)字,荒經蔑古,明人惡習。黃氏反引《王莽傳》‘紫色(圭黽)聲’以證之,並欲改‘青蠅’之‘蠅’。(圭黽)非上樹之物,而雲止棘、止樊、止榛,豈非笑柄?”(《義府跋》)可見這說法還有爭論,所以可商。
同樣情況是342頁“鉤以寫龍,鑿以寫龍”一則,王先生說鑿是酒器,<SPS=1789>之誤,也可商。因為還有另外的猜測,見於《義府續貂》,說是蔽膝,黻之誤。
(二)40頁“漢高之法三章是否殺人傷人及盜”一則,王先生主張三章,一是殺人者死,二是傷人及盜抵罪,三是余悉除去秦法。這也可商,因為法是要守的,犯則治罪,余悉除去秦法用不著守,也無所謂犯,與殺人、傷人、盜的性質不同。
(三)26頁“子所雅言章舊讀誤”一則,王先生說應該這樣斷句:“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這樣變,意思與傳統讀法無別,只是感到,一,念到詩書那裡站不住,二,“皆”字有點突如其來。至於王先生提到的疑難,“若以‘所雅言’統詩書禮,則‘皆雅言也’為贅辭”,似乎同一意思重複說,古書中並不罕見。
後者,可以舉以下兩則為例:
(四)323頁“主臣之語舊解多誤”一則,王先生說誰都講不清楚的“主臣”乃“臣以”之誤。但古書中“主臣”的說法不一見,何以“臣以”都誤成“主臣”?又,“臣以”並不是處處可通,如馬融《龍虎賦》的“莫不主臣”就代不進去(王先生說是“必為訛字”)。總之,雖可備一說,卻終嫌證據不夠充分。
(五)321頁“除某官之除1日解誤”一則,王先生說“竊謂除某官之除乃階除義之引申”。是否如此?總感到再加些證據才好。
最後說幾句跳到圈外的話。這年頭,按部就班上學,讀,死心塌地求知,如還有些人,是愚公,因為費力很多,或有失而無得;在古典的大海中求知,並想考辨,解決一些疑難,為後學鋪路,如王先生,是超級愚公,因為常常是,用千鈞之力,所得也許只是滄海之一粟。但山總是愚公移的。由成就方面看,王先生這本《古語文例釋》就是移了山。現在人都忙,忙於求或忙於看,惟恐其結果就連有移山之舉也不知道,所以我偷閒寫了以上這些,用意是提醒一下,至少是與古典有較多關係的,不要“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才好。
相關詞條
-
王泗鎮
王泗鎮隸屬於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位於成都平原西部,距大邑縣城7公里,是四川省試點小城鎮、白酒原酒地及OEM加工基地、中國民間藝術之鄉(風箏)、成都市的3...
簡介 歷史沿革 地理環境 重要事件 自然資源 -
泗州
泗州,是一個存在於北周到清朝之間的歷史地名,轄地大概在今天泗縣,泗洪,天長,盱眙,明光一帶。 最後的州城在現在的泗縣城。 泗州古城遺址現在江蘇省盱眙縣境內。
歷史沿革 演變發展 近代歷史 現代歷史 相關縣誌 -
王泗白酒
王泗白酒,四川省大邑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地處西嶺雪山腳下的王泗鎮,有著悠久的制曲和釀酒歷史。據《大邑縣誌》載:明崇禎年間,總兵王泗將軍屯兵大...
產品特點 產地環境 歷史淵源 生產情況 產品榮譽 -
流泗鎮
流泗鎮 ,別名“流泗橋”,隸屬於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是“江南古鎮”、“全國重點鎮”、“湖口縣中心鎮”、“湖口縣人口地域大鎮”、“江西省經濟發達鎮”、“江...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氣候條件 基礎設施 交通設施 -
泗濱砭石梳子
二首 華原磬》泗濱浮石裁為磬,古樂疏音少人聽。工師小賤牙曠稀,不辨邪聲...:通過國家權威部門的檢測砭石不含有有害物質。 泗濱砭石 泗濱浮石(2...,最後落在地表,形成浮石,即泗濱浮石。泗濱浮石是我國最早被命名的石材,用它...
簡介 砭石的形成機理 砭石的特點 砭石的國家標準 砭石成分 -
泗安
泗安鎮地處浙江省西北部,長興縣西南方,位於長泗平原西側,是歷史悠久的古鎮。鎮區建成區面積5.5平方公里,常駐人口近3萬人,是省級中心鎮。多年來以傳統農業...
基本信息 區域介紹 其他相關 -
張廣泗
張廣泗(?—1748年),清朝雍正、乾隆時期名將。以監生的身份被授為知府。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任職貴州思州。後平定準噶爾、苗疆等地,晉升為輕車都...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人物評價 軼事典故 藝術形象 -
王永科[夏縣泗交鎮溫峪村黨支部原書記]
主要事件運城市夏縣泗交鎮溫峪村黨支部原書記王永科剋扣危房改造款等問題。2010年至2015年,王永科違規讓其父母享受低保,領取低保金3744元...1.2萬元用於個人開支。2017年5月,王永科受到留黨察看一年處分,違紀款...
-
古泗州城
古泗州城位於江蘇盱眙縣的淮河岸邊,唐代至明代,處於黃河與長江的漕運中心,有水陸都會之稱,管轄著江蘇、安徽的大片地區。公元1680年,泗州城被洪水淹沒於地...
概況 歷史 遺址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