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王曉東,男,現任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從事基因表達的膽固醇調節的研究,發現細胞受到凋亡信號刺激後,細胞色素c從線粒體中釋放到細胞質,形成了一種複合體也叫凋亡體。2010年入選中央“千人計畫”和北京“海聚工程”。主要經歷
1963年出生於湖北武漢,在河南新鄉長大。1980-1984年,在北京師範大學生物系學習。
1984年通過“中美生化考試和申請”正式赴美留學。1985-1995年,在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攻讀博士學位,並進行博士後訓練,從事基因表達的膽固醇調節的研究。1995-1996年,在Emory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系助理教授。1996-2010年,回到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先後任生物化學系助理教授、生物化學系副教授、生物醫學科學傑出首席教授。1997-2010年,在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先後任助理研究員、研究員。2003年,出任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資深研究員。2004年,獲美國科學院分子生物學獎,並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10年入選中央“千人計畫”和北京“海聚工程”,同年10月全職回國工作。
研究領域
王曉東曾和自己的第一個學生劉雪松進行了一場純化蛋白比賽,看誰先純化到其中的一個蛋白。結果他的學生卻贏了他。而這場比賽也讓他們得出了一個寶貴的結論:細胞受到凋亡信號刺激後,細胞色素c從線粒體中釋放到細胞質,形成了一種複合體也叫凋亡體。這是對細胞凋亡理論的一種很新穎的看法。一時間很多科學家都參與到細胞凋亡研究的領域來。經過幾年,大家逐漸認可了王曉東當初提出的觀點,也認可了這一新的思路方式。在發現凋亡體後,2000年,王曉東和助手們進行了一項實驗,研究線粒蛋白質細胞Smac,這種細胞可以打破腫瘤的“堅硬堡壘”,誘使腫瘤細胞“自殺”,對研究治療腫瘤方法有重要幫助。王曉東最終也成功在《細胞》雜誌發表了自己的研究報告,再一次在學界引起了極大的反響。王曉東後來的研究也一直沿著細胞凋亡的路線走下去,有更多新的問題呈現出來,對細胞凋亡規律也有了越來越深入的了解。由於在這一領域的深入研究,王曉東在《科學》、《自然》、《細胞》等國際頂尖學術期刊上發表了一系列國際一流的研究成果。王曉東逐漸成為該領域的權威專家,被越來越多的學界人士認識,也逐漸得到了美國科學界的高度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