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欽

王昌欽,沿渡河區青龍村人,出生於1929年。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王昌欽(1929~1984),原名李緒欽,沿渡河區青龍村人。幼念私塾,1942年就讀於羅溪壩國小。1945年從師賈繼鴻學中醫,1949年掛牌應診。1952年8月,在恩施專署中醫進修學校學習。1959年3月在湖北省中醫學院第三屆師資班學習結業。

王昌欽在1952~1958年期間,先後任沿渡河、城關鎮中醫聯合診所副所長,後調任縣中醫聯合醫院副院長。1971年11月任縣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1981年晉升為主治醫師。

個人經歷

王從醫30餘年,擅長內兒科及婦科,診疾詳詢,審慎求因,處方精煉,用藥得當。王在門診上班時,無論熟人、生人,他都一視同仁,細緻認真地切脈處方,並耐心叮囑注意事項。下班回家後,只要有病人登門,他也不分親疏,一律熱情接待,過細診斷,若有重病患者需要出診,他儘量及時趕去。即使有時無法抽身,他也約定時間,從不輕易失約。他以高超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受到人們的信賴與愛戴。

1983年3月,王身患直腸癌,他在準備去武漢做手術的前兩天,還為15位患者精心治療。王手術後直腸被部分切除,大便改道,在腰下掛著一個積糞袋,這給他的行動帶來諸多不便,但他忍著病痛的折磨和行動的艱難,依然對病人有求必應,盡心盡力。一天,深夜12點多鐘,一個小孩患了腹疝,疼痛不已,哭泣不止,孩子的父母十分焦急,這時只得抱著孩子去找王醫生。王披衣起床,立即診斷,做小腸還納復位手術。40分鐘左右,腸子復位子,而王卻累得精疲力竭。住在涼水寺的許淑貞,90多歲,卅年來,她凡患病,都請王醫生診治,無論颳風下雨,還是深更半夜,王醫生都儘快趕去。聽說王醫生得了癌症,老人眼淚汪汪地說廣天哪,這個病怎么落到他這個人頭上啊!”王手術後不久,老人腰病復發,咳嗽不止,她的孫子只得又去請王醫生。王聽說,毫不遲疑地出發,由其女兒扶持,提著掛在腰下的積糞袋,登上374級石階,趕到病人家裡時,已是虛汗淋漓,困頓不堪了。王顧不得休息,立即為老人切脈處方。服藥兩劑,病即痊癒。

個人成就

王手術後一年多時間,門診、出診和在自己家裡為人診病2 600多人次。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先後撰寫了《論中醫對發熱的辨證施治》、《淺談中藥飲片的炮製》、《正氣記憶體,邪不可乾》等學術論文。1984年4月,王抱病參加縣中醫藥學術交流會,堅持同與會代表切磋交流經驗。“中國科協自然科學專門學會”吸收他為會員。

經過王醫生嘔心嚦血的辛勤勞動,很多患者恢復了健康,而他卻日漸衰弱、消瘦,醫院領導勸他少操勞,多休息。他說:“我現在重病在身,時間寶貴。我要爭時間,搶速度,多治療好一個病人,多寫出一篇論文,我就多得到一分安慰。”

王由於病情出現反覆,再次入院。輸血搶救。王稍能支撐後,只要有患者前來就醫,就躺在床上堅持看病。有時他的親屬予以阻止,他說:“我是一個醫生,病人找來了,怎么能不看呢?”王再次手術,切除全部大腸。後,他還為一位從鄉下趕來的病人切脈,口授處方。

1984年6月,王病逝。千餘人自發地參加王昌欽的追悼會。輓聯概括了他的人品、醫道、醫德:

參內經執本草嘔心嚦血春無數,

閱靈樞悟脈學懸線吊診盡平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