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原中共武山縣委副書記]

王思,1923年出生於漳縣新寺鎮大柳樹村的一個農民家庭。少年時,就讀於村里私塾,自幼受傳統文化道德薰陶,忠厚純樸,崇仁重德,善待鄉鄰,刻苦好學,聞名鄉里。沉毅謙謹,勤思寡論,是他一生的品格特徵。

基本信息

簡介

王思一生“忠於人民,忠於黨,時時處處服從黨的利益,艱苦努力,辛勤工作,為黨的事業貢獻出了自已畢生的精力”(《王思同志追悼會悼詞》)。

詳解介紹

1940年至1945年,王思曾在隴西中學、秦安中學上學。當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在這民族存亡的關鍵時刻,他積極參加校內及校外的民主愛國運動。一次,國民黨團管區派出匪軍拷打人民,搶劫銀財,學校學生組織起來張貼標語,遣責國民黨匪軍的罪行。在1942年“九·一八”紀念會上,王思與進步學生一起,大鬧會場,並直逼偽縣政府。為反對國民黨的苛捐雜稅,學生們還痛打過隴西南城門樓上的國民黨哨兵連長;他還與趙盾(秉璧)、黃鳳翔等一起,在街上解救過被警察強抓的民夫。在秦安中學讀出時,為反對偽政府壓迫人民和學校而建立的不合理制度,王思曾與當地駐軍進行過堅決的鬥爭。

1946年春,中學畢業的王思約同學趙盾去延安報考抗大,但因國民黨封鎖嚴密,未能如願。以後,他在家鄉從事抗丁抗稅活動。1947年10月,王思由趙盾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擔任中共隴南工委漳武邊境區工委交通員。1949年初,由於工作需要和當時黨員發展情況,王思與地下黨支部書記成建都秘密聯繫,並編在一個黨支部,上聯繫趙盾下聯繫成建都。

1949年8月,漳縣解放後,王思曾擔任新寺區委文教助理員、宣傳委員、區委書記等職;1955年至1956年曆任中共漳縣縣委委員(時為委員制),縣供銷聯社主任;1957年至1958年8月,歷任甘肅省百貨公司天水百貨二級批發站經理,中共成縣縣委財貿部部長。

1958年初,行政區域調整,徽縣、成縣和兩當三縣合併,設立徽成縣。8月王思當選為徽成縣人民政府副縣長。不久,他去西坡煤礦檢查工作,途中由於司機駕駛不慎,他乘坐的吉普車從三十多米高的懸崖上翻落,掉入白龍江。 這場一死三傷的事故,使他腰脊錐斷裂,落下終身殘疾。在醫院搶救中,昏迷了七天的王思,醒來的第一句話是問其他同志的傷情如何。在醫院住了五個月,病還沒有痊癒,他硬鬧著出院了。出院後,他一直躺在病床上閱批檔案、聽取匯報。有兩次,縣上召開重要會議,他讓秘書和司機用擔架把他抬到會議室,參加了會議。

在他傷病很嚴重的時刻,遠在家鄉的妻子聽到他受傷的訊息後,帶著年僅11歲的兒子,輾轉寶雞、徽縣、天水,歷時月余,終於在天水地區招待所見到了身殘體弱、疲憊不堪的他。然而,見到歷經艱辛、千里尋親的妻兒時,他問的最多的是家鄉和鄉親們的情況,唯獨不提自己的傷病。在他最需要親人照顧的時候,他卻只讓妻兒在自己身邊陪了一個小時,就讓通迅員給他們買了張車票,把他們打發回去了。

1960年2月,由於健康原因,組織安排王思擔任天水專員公署辦公室主任職務。當時正逢三年困難時期,王思具體負責全區糧食 調運和外流人口收容遣返等賑災工作。他經常拖著傷殘的身體,隨副專員喬興和視察災情,奔波於甘、陝之間,調糧救命。為確保賑災糧食的安全調運,他還親率武警戰士,武裝押運賑災糧食。

在那極端艱難的年代裡,王思經手的糧食數以億計,然而他和親人依然象其他人一樣,經常忍受著飢餓,他卻不動一顆國糧濟家渡荒。一次,他飢餓難忍的妻子用葵花桿芯壓飢,引發急性膽囊炎,經搶救才脫離危險。辦公室秘書何德江知道後,背著王思給天水步兵學校校長謝松柏和政委龍炳初作了匯報,兩位首長感慨萬分,以王思兼職天水民兵預備役師副師長為由,派人送來一袋洋芋。事後,王思嚴厲斥責了何德江。在那場罕見的自然災害中,掌管著全區賑災糧食的王思,有四位親人被飢餓奪去了生命。

1964年初,王思從慶陽參加了全省黨員登記試點工作。5月,擔任了中共武山縣委副書記,當時武山縣委書記雲尚秀被省上抽調去搞“社教”,縣委的工作一直由他主持,一直到1968年3月。在主持縣委工作期間,他“在腰椎殘廢,往常服藥的情況下,始終堅持工作,不僅認真做好機關工作和考慮、處理縣委日常事務,還經常步行下鄉,深入基層,蹲點跑面,搞調查研究,表現出了頑強的工作精神和堅韌的革命毅力”(《王思同志追悼會悼詞》)。

1968年,在“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中,王思被打成“當權派”,並被關押在武山中學的一間‘牛棚“里,慘遭迫害,3月29日,蒙冤逝世。年僅四十五歲的王思,為黨的事業獻出了畢生的精力。

1980年3月28日,在王思蒙難十二周年前夕,黨組織給王思徹底平了反,十年含冤得以昭雪。中共武山縣委為王思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數千名幹部民眾參加會議,悼念這位“我黨的好黨員,我們的好同志,全縣人民敬愛的好書記”(《王思同志追悼會悼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