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觀點
志偉教授在北京大學長期從事經濟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其主要研究領域是西方經濟學的理論,特別是理論經濟學和西方經濟思想史及理論流派。對於中國經濟改革和經濟建設中的理論和現實問題,他也給予了極大的關注。
2004年,在中國社會掀起軒然大波的所謂“郎鹹平事件”中,王志偉教授旗幟鮮明地支持郎鹹平教授為民眾利益說話的立場和態度,給公眾留下了較深的印象。此外,他在近幾年對於西方國家流行的新經濟自由主義的理論和思潮和批評,有著較深入的研究和自己獨到的理解。
王志偉教授的學術觀點和對經濟改革與政策的見解滲透著他的民族意識、平民意識和平民立場。他認為,我們國家的經濟體制改革是漸進發展、逐步深入的。一開始,我們只是在國家經濟面臨困境的情況下,希望對我們原有經濟體制的低效率進行改革,提高經濟效率,改善人民生活,而不是一開始改革就有一個十分明確的改革目標和藍圖。我們的改革最初都是在原有格局上“小打小鬧”,“松鬆綁”,給點經濟發展的有限自由和空間。像“聯產承包”、“放權讓利”都是如此。但是,到後來,情況就不一樣了。隨著初步改革條件下經濟的發展和民眾收入的改善,人們看到了改革帶來的好處,便要求進一步改革,取得更大的經濟利益。這既是經濟學上所說的“誘致性變革”,也是一種“路徑依賴”。至於下一步怎么改?誰也心中無數。鄧小平所說的“摸著石頭過河”,就集中表現了我們改革的進程。“河”是要過的――也就是是說,中國經濟要通過改革來達到長期發展,但是,具體辦法只能摸索著來。儘管我們的改革和經濟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問題也不少。
有人說,現在西方國家流行新經濟自由主義,所以,我們要向人家學習,就要用新經濟自由主義的理論和模式來指導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王志偉對此也表達了自己的不同看法。
王志偉教授說,作為一名經濟理論工作者所必須具有強烈時代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改革就是要讓那些在傳統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下未能夠真正解決溫飽問題的廣大勞動民眾得到生活的改善和更多的實惠,改革也是要真正促進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富裕程度。只有如此,才是社會主義的經濟改革。
對於我國今天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的理解方面,王志偉認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方向恰恰是我們進行探索的結果,是一種不斷反思、借鑑和實踐的結果。但是,這種體制的具體內容至今還沒有真正完全清晰起來,仍然處在不斷的探索當中。依他的看法,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很類似於某種特定形式上的“新民主主義經濟體制”。他認為,歷史的發展在這裡又一次表現出“否定之否定”和螺旋式上升的規律。當然,這不是說,目前中國的經濟體制就是向“新民主主義經濟體制”的簡單回歸。這只是實踐造成的一種類似而已。
王志偉認為,一些人某些時期在對待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態度上出現了偏差,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在改革實踐過程中產生了問題,損害了國家和大眾的利益。對此,必須加以認真糾正。
在王志偉教授看來,以前的古典經濟自由主義在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進程中,有其合理的與進步的因素。它與當時阻礙經濟發展的封建傳統與制度,以及重商主義政策對經濟的消極干預相對立,有力地促進和推動了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其對歷史進步和人類文明發展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在這方面,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所繼承的古典經濟自由主義的傳統仍然具有積極意義。我們選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路,就是對市場經濟和相關機制這種積極意義給予了肯定。如果市場經濟和機制沒有積極意義,我們就不必進行市場取向的改革了。
王志偉認為,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的矛盾與鬥爭在長期內是不可避免的。經濟自由主義必將受到挑戰,它將和國家保護主義並存與鬥爭;經濟全球化也將受到挑戰,它將和經濟區域化並存;經濟自由的秩序將與經濟民主和平等的要求並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