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茶座(第一輯)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種既有一般雜誌的輕鬆、休閒又具備一般圖書的思想深度和品位高度的第三種出版物――雜誌型圖書。在這裡,將營造一種輕鬆、休閒、高雅的氛圍,將更多的經濟學家們從殿堂和經院講壇上吸引過來,用他們能夠理解的語言來交流、闡釋他們相互關心的經濟學理論、知識和信息。本書共設8個欄目:經濟評析、學界萬象、國是我見、難得糊塗、學問聊齋、經濟漫談、舊事重提、經濟學人等。經濟學家茶座(第一輯) 本書目錄
【經濟評析】楊繼繩為什麼凱恩斯在中國“水土不服”
辛向陽有中國特色的期股制
黃河黃加入WTO與中國的就業
王利娜評1999年的國企改革
陳錫文中國農村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學界萬象】
詹小洪京城十類經濟學人
梁小民經濟學家與致富
常明晶經濟圈人士“走穴”忙
【國是我見】
陸學藝走出“城鄉分治,一國兩策”的困境
蔡�P“雷尼爾效應”與西部開發
李海艦“入世”對中國經濟的衝擊比較
劉海楊聖明我國“入世”後應採取十大對策
荊林波網路經濟對傳統知識的挑戰
賴德勝工作搜尋與大學畢業生就業難
【難得糊塗】
汝水誰也說不準的中國經濟
謝志強三年來地廳級幹部的改革關注點
董國政虛擬:進入還是逃避
【學問聊齋】
黨國英經濟學大堂的門票
於祖堯社會科學家的貢獻不亞於“兩彈一星”專家
趙人偉古今溝通與中外交流
夏業良經濟學的尷尬
【經濟漫談】
王躍生腳踏車稅引起的話題
王建國衛生紙的啟示
盛洪人手的分工與人腦的分工
陳彩虹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王則柯信用配給和政府採購
薛小和經濟漫筆三題
宗輝機票禁折:政府與市場的較量
【舊事重提】
楊白改革以來經濟學界幾次重要的會議
【經濟學人】
易憲容張五常其人其事
張正倜“開張”題圖、茶壺、茶碗、茶盤設計
經濟學家茶座(第一輯) 文章節選
“雷尼爾效應”與西部開發
蔡�P
如今,我們真正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個資訊時代。世紀相交之際,國家實施西部開發戰略的決定就產生了一呼百應的效果,一時間可以在各種媒體上讀到、聽到、看到關於西部開發的討論。僅僅由於耳儒目染,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西部開發的專家或愛好者。我自己就有種表達意見的欲望,特別是當聽到一些不以為然的高論時。
前幾天在電視上看到一個專家訪談節目,其中一位專家的觀點引起我的興趣。他把美國猶他州打破常規,不在一般產業上做文章,而著力發展高科技、網路經濟的經驗,當作一個落後地區趕超發達地區的例證,並與我國西部開發相類比,主張中百部地區不要走常規的發展道路,而是選擇一種高科技的方向,直接超越東部發達地區。猶他州的故事十分有意思,引申出來的含義更是令人振奮。試想,今天我們還把中西部作為經濟落後的代名詞,而實施這種趕超戰略之後若干年,那裡就成為中國的“矽谷”,代表未來的高科技方向!那真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了!
然而,這幅圖畫燦爛得令人不太敢相信。究竟是電視上這位專家過於樂觀,還是我自己過於悲觀了呢?何以美國猶他州能夠做到的事,我們中國的西部省份就做不到呢?想來想去,我發現這位演講人把概念搞錯了,他不該把美國故事與中國的西部開發相類比。
為什麼猶他州的發展與中國西部開發沒有可比性呢?最重要的一點是,在中國,開發西部是因為,相對於東部地區來說,西部地區經濟落後,區域經濟存在著差距;而美國並不存在這種意義上的區域差距。
我在位於美國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訪問時聽到這樣一個故事。學校曾經選擇了一處地點,決定修建一座體育館。訊息一傳出,立刻引起教授們的反對,而校方更是從諫如流,不久就取消了這項計畫。體育館修建計畫引起教授們抵制的原因是,這個擬建的體育館原來選定的位置是在校園內的華盛頓湖畔,一旦建成,恰好擋住了從教職工餐廳可以欣賞到的窗外美麗湖光。而校方對教授們的意見如此尊重的原因,則略為複雜一點。
原來,與美國平均水平相比,華盛頓大學教授的工資通常要低20%左右。按照我們習慣的邏輯,這就是教授市場上表現出的地區差距。然而,可疑之處在於,美國地區之間是不存在勞動力流動障礙的,而且教授這種職業又恰恰是最具流動性的。既然不存在跨地區職業選擇障礙,為什麼華盛頓大學的教授們願意接受較低的工資,而不到其他州去尋找更高報酬的教職呢?原來,許多(肯定不是全部)教授之所以接受華盛頓大學較低的工資,完全是出於留戀西雅圖的湖光山色:西雅圖位於北太平洋岸,華盛頓湖等大大小小的水域星羅棋布,天氣晴朗時可以看到美洲最高的雪山之一――雷尼爾山峰,開車出去還有一息尚存的火山――聖・海倫火山……
為了美好的景色而犧牲更高的收入機會,被華盛頓大學經濟系的教授們戲稱為“雷尼爾效應”(Rainier Effect)。運用一個勞動力市場分析模型,我們可以模擬出這種“雷尼爾效應”產生的過程。
假設最初華盛頓大學的教授工資與其他地區沒有差別,人們在同等報酬條件下,自然願意選擇生活條件更好的地區工作並安家。於是,西雅圖教授市場上就會出現供過於求的局面,校長們發現,他們付同樣的工資,可供聘用的教授後備隊伍比其他地區要龐大。如果把教授工資降低一些,校長們仍然可以聘到稱職的教授。
勞動力市場繼續運作,最後達到的比其他地區低20%的教授工資,實際上就是教授們對西雅圖美麗景色的估價。換句話說,華盛頓大學教授的工資,80%是以貨幣形式支付的,20%是由良好的自然環境補償的。如果因為修建體育館而破壞了這種景觀,就意味著工資降低了相應的程度,教授們認為所欣賞的景色超過了經濟上可以承受的程度,於是就會流向其他地方的大學。可以預見,學校就不能以原來的貨幣工資水平聘到同樣水平的教授了。
中國在東百部地區之間存在的人均收入水平差距,從根本上來說是由勞動力流動障礙所造成的。儘管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勞動力大軍,從中西部地區流向東部地區,然而,勞動力流動的制度障礙仍然是巨大的。且不說繼續存在的把城鄉人口相互分隔的戶籍制度,單就許多城市政府的排斥外地人的政策看,頗有愈益升級的趨勢。例如,北京市政府就定下目標,硬要把目前為數200萬到300萬的流動勞動力減少到叨余萬,成倍地增加不允許外地民工從事的工種。可見,與主要存在於中西部地區的一兩億農村剩餘勞動力相比,我們目之所及的勞動力流動,遠遠沒有達到“增之一分便太多,減之一分則太少”的帕累托境界。
香港有位大名鼎鼎的教授張五常,善於用生活中的故事闡釋經濟學道理。恰巧他的許多靈感也是來自如詩如畫的華盛頓州。我這裡不揣冒昧想說明的是,在不存在勞動力流動障礙的條件下,人均收入水平意義上的地區差距是不可能持久的。如果猶他州不是美國的一個設立了邊防和海關的“特別行政區”,當然也不可能有勞動力、資本流動的障礙,也就絕不是可以與中國的中西部地區相類比的落後地區。特別是,既然不可能與其他州存在人力資本秉賦上面的差異,猶他州的經濟發展條件就不會與其他地區具有本質上的不同。於是,猶他州以信息技術取勝,而在美國相應產業獨占鰲頭的故事,與我們今天討論西部開發戰略就完全不相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