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年[原上海大康藥房經理]

王康年[原上海大康藥房經理]
王康年[原上海大康藥房經理]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康年(1924—1953),浙江省杭州人,抗日戰爭期間,在上海開辦大康商行,經營日用產品;後在北京西路設大康行西藥部,製造假藥,貽害病家;抗戰勝利後,又在漢口路開設大康藥房,自任經理,經營西藥投機買賣;新中國成立初期,王康年借西藥供應緊缺之機,空頭承接中國人民志願軍、華東榮軍學校等定貨;並用賄賂、腐蝕幹部等手段進行投機、詐欺;偷漏國家稅收,騙取、拖欠國家銀行大量貸款,私套外匯,使國家在軍事上、政治上、經濟上都遭受嚴重損失;1953年2月28日被執行槍決;其名後成為中國大陸“罪惡的不法商人”的代名詞。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王康年[原上海大康藥房經理] 王康年[原上海大康藥房經理]

王康年(1924—1953),浙江杭州人;17歲進上海大亞電台當練習生,後任電台報告員;王康年倚仗其岳父楊得春任租界巡捕房探目的勢力,在西藏路生吉里租賃客堂間開設大康行,專營毛巾、襪子、雪花膏、萬金油等掮客生意。後遷至北京西路434號景星里,改名大康西藥行,曾製造假藥,用玉米粉改裝為表飛鳴、阿斯匹林粉等;抗日戰爭勝利後,王將大康西藥行遷至漢口路456號三樓306室,改名大康藥房,專營西藥投機販賣;由於投機、拋空頭棧單,到期無貨兌現,負債千萬餘元,藥房倒閉。

案件始末

上海解放後,大康藥房復業;當時,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實行經濟封鎖,市場西藥供應緊缺。王康年在向37個國家機關銷售藥品和醫療器械中,以行賄、嫖妓等方式腐蝕國家工作人員85人,行賄金額2萬餘元。騙到訂貨款後,採取偷工減料、以次充好、以少充多等手法應付交貨,如用次消發噻唑片充好消發噻唑片、用二千倍顯微鏡充二千五百倍顯微鏡等等。或拖延交貨,甚至有23個國家機關的定貨一直未交,價值7萬餘元。

1951年11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向其訂購氯黴素、消發滅定粉等6種前線急需藥品,金額3萬餘元,王一直拖延不交貨,志願軍5次催貨,王將前線不需要的冷熱水袋、玻璃片,甚至已生鏽的醫療器械發往前線應付,貽害志願軍傷病員的治療。

王康年還用詐欺伎倆向銀行騙取大量貸款,拖欠不還,套購大量外匯,偷漏國家稅收;王康年盜竊、詐欺國家資財總計金額26.1萬餘元。

執行槍決

案發後,上海市人民法庭於1953年2月28日判處其死刑,當日下午執行槍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