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資料
王崇(約公元220年-?),字幼遠,廣漢郪人。東漢將作大匠王堂後裔。祖父王商,字文表,州牧劉璋時擔任蜀郡太守,有懿德高名,名在《耆舊傳》。父王彭,字仲,官至蜀漢巴郡太守。王崇兄弟四人,年輕時並有令望,名聞益州。崇博聞廣識,學識淵博,性格高雅廣弘,被稱為貞士。
蜀漢時,王崇官至東觀郎,負責國史修撰,校定文字。蜀漢亡後,被梁州徵辟為別駕從事,又另外舉薦他為秀才,升遷為尚書郎。王崇與蜀漢名臣壽良、李宓、陳壽、李驤、杜烈一同入京都洛陽,被稱為是梁、益二州有代表性的俊傑。壽良、李宓、陳壽、李驤、杜烈五人雖然交情甚好但最終都疏遠陌生了,只有王崇一人憑著寬厚和順的性格,不分彼此,對待五人一視同仁,一直保持著深厚的友誼。
王崇一生創作有《蜀書 》以及詩歌辭賦一類的共數十篇。他的書與陳壽的風格、內容都有所不同。在西晉官至上庸、蜀郡太守。
王崇在家中排行第四,他的大哥王化,字伯遠,仕晉官至梓潼太守,封關內侯;二哥王振,字仲遠,官至晉巴東太守;三哥王岱,字季遠,官至晉作唐縣令;
歷史記載
《華陽國志》:
王崇,字幼遠,漢將作大匠王堂後也。祖父商,字文表,州牧劉璋時為蜀太守,有懿德高名,在《耆舊傳》。父彭,字仲,巴郡太守。兄弟四人,少並有令望。崇學業淵博,雅性洪粹,蜀時東觀郎。大同後,梁州辟別駕,別舉秀才,尚書郎。與壽良、李宓、陳壽、李驤、杜烈同入京洛,為二州標俊。五子情好未必能終。惟崇獨以寬和,無所彼此。著《蜀書》,及詩賦之屬數十篇。其書與陳壽頗不同。官至上庸、蜀郡太守。
家族名人
1.四世祖王堂,字敬伯,廣漢人也。初舉光祿茂才,遷谷城令,治有名跡。永國中,西羌寇巴郡,為民患,詔書遣中郎將尹就攻討,連年不克。三府舉堂治劇,拜巴郡太守。堂馳兵赴賊,斬虜千餘級,巴、庸清靜,吏民生為立祠。刺史張喬表其治能,遷右扶風。安帝西巡,阿母王聖、中常侍江京等並請屬於堂,堂不為用。掾史固諫之,堂曰:“吾蒙國恩,豈可為權寵阿意,以死守之!”即日遣家屬歸,閉門上病。果有誣奏堂者,會帝崩,京等悉誅,堂以守正見稱。永建二年,征入為將作大臣。四年,坐公事左轉議郎。復拜魯相,政存簡一,至數年無辭訟。遷汝南太守,搜才禮士,不苟自專,乃教掾史曰:“古人勞於求賢,逸於任使,故能化清於上,事緝於下。其憲章朝右,簡核才職,委功曹陳蕃。匡政理務,拾遺補闕,任主簿應嗣。庶循名責實,察言觀效焉。”自是委誠求當,不復妄有辭教,郡內稱治。時大將軍梁商及尚書令袁湯,以求屬不行,並恨之。後廬江賊迸入弋陽界,堂勒兵追討,即便奔散,而商、湯猶因此風州奏堂在任無警,免歸家。 年八十六卒。遺令薄斂,瓦棺以葬。
2.三世祖王稚,清行不仕。
3.祖父王商,博學多聞。州牧劉璋闢為治中。試守蜀郡。荊州牧劉表、大儒南陽宋仲子遠慕其名,皆與交好。許文休稱:“商,中夏王景興輩也。”商勸璋攬奇拔雋,甚善匡捄。薦致名士安漢趙韙及陳實,墊江龔揚、趙敏、黎景,閬中王澹,江州孟彪,皆至州右職,郡守。又為嚴、李立祠,正諸祀典。在官十年而卒。
人物評價
王崇出身蜀中名門,家族世有名望,每代都有功於益州或天下。王崇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父祖輩的影響,所以他無論學識還是品行皆是有名於天下的,兄弟四人中,他的德行是最出眾的。從他的仕途可以看出,王崇其人達於從政,擅長治理百姓,他的民望也可以歸功於他那寬和廣弘的高貴品格。從王崇與壽良、李宓、陳壽、李驤、杜烈五人的關係看,王崇所交之友都是有真才實學的士人,而且他珍惜友情,為人念舊,所以一直受到朋友們的尊敬與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