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96年獲博士學位,同年應邀香港浸學會大學進行合作研究。1988-1990年在德國研修。1998年7-9月僑為訪問教授赴德國進行短期合作研究。2000-2001年獲德國政府(DAAD)生物技術博士後專門基金資助赴德國從事博士後研究。現任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逆境植物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省級實驗學科帶頭人,細胞生物學博士點帶頭人。
主要成就
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二項,目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一項、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和一般項目各一項,參加“863”項目一項。一九九四年獲山東省“青春建功立業一等獎”,同時獲“新長片突擊手”榮譽稱號。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2項。植物抗鹽劑獲山東省95年十項重推廣套用產品之一,該產品已列為家業部重點推廣項目,目前全國已推廣七百餘萬畝,獲得了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本人為該項目主創人員之一。山東省優秀中青年科學家獎勵基金項目--“高產拭抗鹽冬小麥新品種(系)培育、栽培技術及抗鹽生理的研究”於2000年1月通過鑑定,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教授一致認為:“該課題把小麥抗鹽育種、栽培技術和抗鹽生理的研究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理論與實踐上有重要突破,達到同類研究的國際先進水平,其中在抗鹽小麥品種篩選的生理指標與某些生理機制研究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利用該課題組培育成的抗鹽小麥新品種--德抗961及其配套栽培技術可使含鹽量為0.3%~0.6%的內陸和濱海鹽鹼地已推廣215萬畝,獲得了很好拓社會效益和經效益。王寶山教授多年來一直從事膜轉運蛋白分子生物學、離子均衡化及其與植物抗鹽性關係的研究。尤其在液泡膜臘轉運蛋白(V-H+-ARPase,V-H+-PPase和Na+/H+ Antiporter等)分子生物學與Na+、Ka+離子區域化及其與植物抗鹽性關係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先後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Physiol Plant》《Journal of Plysiology》、《植物學報》、《植物生理及分子生物學學報》、《作物學報》等國內外刊物上發表論文50餘篇。
承擔課題 高等鹽生植物膜K+/Na+選擇性機理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鹽生植物膜K+/Na+選擇性機理的研究(省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
低K和Nacl脅迫下鹽地鹼蓬生長和液泡膜質子泵的研究(省自然科學基金)
小麥Na、K轉運體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