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王家大厝(王家大屋)位於福建省莆田市仙遊縣榜頭鎮紫澤村前溪自然村,是革命烈士王於潔的故居。
王於潔(1901~1937)仙遊榜頭鎮前溪村人,原名定清,化名吳梅,號靜圃,1917年考入省立莆田十中就讀。1921年春,考進北京清華大學,後轉北京高等警官學校。1924年秋畢業,分配到福建省警務處實習。1925年,調到將樂縣任警官。目睹北洋軍閥的腐敗統治,上任不到兩個月便憤然棄職回到家鄉的小屋。1927年11月,在中共莆田特區委書記陳國柱的引導下,王於潔走上了革命道路,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8年4月,王於潔在家鄉領導東鄉農民反抗鴉片捐暴動,繼而轉到莆田參加游擊隊。在莆田國民党進一步“清黨”的艱難時刻,1928年冬受命接任中共莆田縣委書記,期間,中共福建省委稱讚“書記能力很好”。1930年11月,中共莆屬特委成立,鄧子恢任書記,王於潔任委員兼游擊隊第二支隊政委,後接任特委書記。12月莆田外坑紅色政權失利,閩中處在白色恐怖之中。王於潔身穿粗布衣衫,頭戴興化笠,打著赤足,走村串戶繼續發動民眾起來鬥爭。1931年2月,在省委的指導下,王於潔認真總結莆田革命失敗的教訓,恢復了中共莆田縣委,繼任書記,次年9月莆田縣委升格為莆田中心縣委。王於潔不論是任莆田縣委書記或是中心縣委書記,總不忘家鄉的革命事業,仍兼管仙遊的工作,經常回到仙遊,回到王於潔居住的小屋,與仙遊的革命同志促膝談心,指導仙遊的革命工作。
1933年,王於潔的妻子蘇華產後還未滿月,又得了產後病,身體較為虛弱,王於潔卻啟程前往中央蘇區匯報工作。12月,王於潔夫婦被調到福州中心市委工作,王任市委執委、職工部長,面對革命鬥爭險惡的環境,為了適應城市工作的需要,王於潔與妻子只好忍痛割愛,將自己親生的嬰兒託付別人撫養。1934年王於潔夫婦回莆田後得知孩子已不幸夭折,悲痛不已,以後沒有再生育過。
1934年4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被憲兵破壞,王於潔夫婦機智脫險,回到莆田與莆田縣委書記潘濤一起組織“打狗團”,開展反叛徒鬥爭,恢復被破壞的黨組織。9月,恢復了莆田中心縣委、王於潔又被推選為書記。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後,莆田中心縣委與上級黨組織失去聯繫。王於潔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創建了以莆田常太為中心的莆(田)仙(游)永(泰)邊游擊根據地。1935年5月,王於潔與中共福清中心縣委取得聯繫,組建了閩中特委,又任書記。游擊隊分別組建為閩中游擊隊第一支隊和第二支隊。王於潔領導閩中黨組織和游擊隊開展艱難卓絕的游擊戰爭,贏得了勝利,使閩中成為三年游擊戰爭時期南方八省十五塊游擊區之一。
1937年2月16日,王於潔召集閩中特委開會,研究開展抗日救亡活動,被叛徒出賣,閩中五位委員不幸被捕。在福州監獄,敵人軟硬兼施,王於潔等仍堅貞不屈。他說:“人總有一死,活一百歲是死,活一歲也是死,死有何怕”。6月23日,王於潔與4位戰友一起在福州西門外英勇就義。
王家大厝歷盡滄桑,見證了歷史,見證了王於潔成長的腳步,見證了王於潔對革命的忠誠。遺憾的是歷史把王於潔定格在36歲的年齡。但閩中人民永遠不會忘記這位為革命出生入死的堅強革命戰士,不會忘記他對閩中革命作出卓著的貢獻,中共仙遊縣委、縣人民政府已在王於潔的家鄉建立了於潔國小,讓仙遊人民永遠記住於潔的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