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基[航空教育家]

王宏基[航空教育家]

王宏基(1912.1.26-1996.12.10),發動機專家,航空教育家,超音速燃燒研究的學術帶頭人 。 他畢生致力於航空工程教育,在內燃機、航空葉輪機、航空發動機原理和燃燒學的教學和科研方面有突出的成就。培 養了一大批航空發動機工程技術人才,著有《內燃機》、《航空葉輪機原理》等專著。在我國航空發動機專業建設和科學研究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為中國現代航空工程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912年1月26日生於江蘇省吳江縣(今吳江市)。

1929年他從上海私立民立中學畢業後,考入上海交通大學電機學院電力門學習。

1933年從上海交通大學機電學院畢業獲工學士學位及勞培德獎金。

1934年他在上海亞光電器製造廠任工程師時,獲悉中央教育部受航空委員會委託,公開招考留歐公費生赴義大利學習航空工程。

赴意留學

為了實現他工業救國的願望,積極報考以圖繼續深造,掌握更多的報效國家的本領。當時從二百餘名報考考生中錄取了25人,他是其中之一。

1934年底在義大利那波里(Napoli)東方語言學院學習義大利語。

1935年夏至1936年夏在義大利都靈皇家最高多科性工學院攻讀航空工程。

1936年畢業考試臨近結束時,他突然咯血,不得不住院治療、休養。

毅然歸國

1937年抗戰開始不久,王宏基奉召回國。8月上旬途經香港時,得悉上海局勢危急,他報國心切,於是就由香港經廣州、漢口到南京航空委員會報到,並奉命到成都空軍機械學校任教官。1938年任成都空軍機械學校教官。

1940年後赴貴州遵義在國立浙江大學工學院機械工程系任教授。這期間,他同在浙江大學機械系任教的萬一教授一起向竺可楨校長建議在浙江大學工學院設立航空工程系。由於當時條件不夠成熟,此項建議未被採納。

1944年,王宏基又應聘到昆明西南聯合大學航空工程系任教授,為高年級學生講授空氣動力學和實用空氣動力學,並指導空氣動力學實驗。

1946年抗日戰爭勝利後,西南聯合大學復原。王宏基應隨本屬於清華大學的航空工程系赴北平(今北京市)任教,但當他由昆明取道越南海防乘輪船經香港抵達上海時,上海交通大學已在復原歸來的重慶交通大學原有基礎上建立了航空工程系。他又被上海交通大學聘為航空工程系教授。同年暑期就為航空系與電機系講授材料力學,後為航空系講授工程熱力學、內燃機、流體力學和航空發動機原理等課程,並為造船系講授工程熱力學。

1947年起,王宏基教授兼任航空工程系主任。這期間,他籌建了反作用式活塞式航空發動機試車台,以Kinner五缸活塞式航空發動機為試驗對象。該設備在以後的華東航空學院、西安航空學院和西北工業大學成立初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上海解放前夕,國民黨軍隊進駐上海交通大學,在兵荒馬亂之際,校領導動員教職員工疏散。但王宏基首先想到的是航空系較為貴重的教學設備和器材的安全。他想方設法把這批設備與器材轉移暫存在新中柴油機廠內,才使之免遭劫難。

1949年5月,上海解放,華東高教局任命王宏基繼續擔任上海交通大學航空系教授兼主任。他專注於航空工程系的教學與管理,並著手新教材的編著工作。

1952年初夏,全國高等院校進行院系調整。高等教育部決定上海交通大學航空系遷往南京,與南京大學(原中央大學)、浙江大學的航空系合併成立華東航空學院。當年10月2日,王宏基率上海交通大學航空系全體師生員工離滬赴寧。是年冬,華東高教局任命王宏基為華東航空學院航空發動機系主任。他一邊從事活塞式航空發動機設計、渦輪噴氣發動機原理等課程的教學任務,一邊積極參與學院的籌建工作,為學院的籌建和搬遷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1955年秋,華東航空學院奉命由南京遷往西安,改稱西安航空學院。對這一決定,王宏基積極回響,並親自對航空發動機系的師生員工作動員。1956年夏,遷校任務勝利完成。1956—1957年任西安航空學院航空發動機系教授、系主任。

1957年夏,第二機械工業部(當時西安航空學院的上級領導部門)和高等教育部聯合決定西安航空學院和鹹陽西北工學院合併,在西安航空學院校址籌建成立西北工業大學。王宏基是籌建委員會成員之一,任西北工業大學航空發動機系教授、系主任、博士導師、名譽系主任。從西安航空學院到西北工業大學,王宏基一直擔任航空發動機系教授兼系主任,

1980年起任名譽系主任,1989年8月由西北工業大學批准退休。1990年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96年12月10日在上海病逝,享年85歲。

主要成就

為高等院校教材建設嘔心瀝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我國的高等學校,特別是理工類院校,一般都選用國外現成的教課書作為教材。王宏基認為,借用外來教材只能是暫時的、短期的,從長遠考慮,要發展我國自己的高等教育,必須有適合自己國情的、高水平的教材。他首先花費了很大精力,編著了《內燃機》一書。該書1951年由上海龍門聯合書局出版發行,頗受內燃機專業界的歡迎。當時被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山東大學、江南大學等一批院校的有關專業選用,一些內燃機製造廠也把該書作為設計參考資料。

1952—1953年,為著手我國高等院校的教材建設,高等教育部選擇了一批蘇聯教材分給各院校組織翻譯,並將譯本擇優推薦為高等學校教材試用本。其中A.C.Oрлин等著《內燃機》一書,高教部指定要王宏基翻譯,天津大學內燃機教研室審校。王宏基依他在內燃機專業方面深厚的造詣,順利譯完了這部專著並於1953年由上海龍門聯合書局出版。王宏基的譯本被高教部推薦為高等學校教材試用本。

1959年冬,西北工業大學等幾所國防高等工業院校被劃歸國防科委領導。國防科委在航空工程類院校選聘部分專家學者組成航空技術委員會,王宏基被聘為該委員會成員。翌年,國防科委組織選編各專業教材。王宏基受命主持了航空發動機專業教材選編會議。會後,王宏基又負責編寫了《航空葉輪機原理》一書並於1961年由北京科教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是各航空院校的主要教材,後來也成為各航空發動機製造廠和設計部門的主要參考資料。

“文化大革命”中,王宏基雖然受到嚴重衝擊,但他不計個人恩怨,仍於70年代初欣然參加了對美國NASASP—36修訂版《軸流壓氣機的氣動設計》的翻譯工作。他翻譯了該書的大部分,審校並修改了全部譯稿,並認真地參與了該書的定稿工作。該書於1975年由國防工業出版社以“秦鵬”的筆名出版發行,並受到航空科技界的好評,被認為是一部高質量的好譯本,也是一部較有價值的教學和設計參考資料。

王宏基一貫重視高等學校的教材建設工作,他曾任航空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航空院校教材編審委員會副主任,為航空高校教材建設作出了貢獻。

對實驗室建設不遺餘力

西北工業大學在西安建校不久,王宏基就感到沒有完整配套的實驗室,將會嚴重影響教學工作和科學研究的開展。於是,他不失時機地在航空發動機系籌建實驗室。

1957年,他著手籌建噴氣發動機試車台。為保證試車台順利建成,從聯繫設計單位,到訂製消音磚等事宜,他都親自負責。試車台架建成後,又親自組織人員進行技術驗收。噴氣發動機試車台為進行教學實驗、噴氣發動機喘振試驗和科學研究創造了條件。

在他的親自組織和關心下,航空發動機系先後建成或購置了單、雙級軸流壓氣機試驗器、扭力測功儀、雷射測速、雷射全息測試等實驗設備。

為了開展對燃燒理論的試驗和研究,王宏基親自參與了專門用於研究發動機燃燒情況和燃燒學實驗的D—72燃燒試驗器的設計、建造和調試工作。

航空發動機系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傾注了王宏基的心血。這批實驗室在教師從事科學研究、本科生實驗技能的培養以及研究生進行課題研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扶掖後輩,關心青年教師成長

1958年秋,應瀋陽黎明機械廠設計所的邀請,王宏基帶領一批專業教師和畢業班學生赴該所參加紅旗二號渦輪噴氣發動機的設計工作。王宏基認為,這是讓青年教師在實踐中鍛鍊提高和畢業班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真刀真槍練習的極好機會。他要求教師和學生都要珍惜這次機會,認真對待設計。王宏基言傳身教,使大家都得到了理論聯繫實際的鍛鍊。

王宏基總是想方設法幫助年輕一代教師更快更好地成長。為了提高教師的英語水平,王宏基組織他所在的航空發動機研究室的教師翻譯《燃燒空氣動力學》和《燃氣輪機燃燒室設計和性能分析(設計方法和研製技術)》兩本書。王宏基對譯稿作了耐心細緻的修改。後一本書於1982年由航空工業部承印內部發行。該書對燃燒室的設計和研製具有實用價值。

在他的倡議下,航空發動機研究室的教師集體學習計算機語言,為掌握電腦程式設計打下了基礎。他還組織航空發動機研究室的教師輪流講授環形燃燒室的電腦程式設計,使大家更好地熟悉了這門業務。

王宏基是被國務院學位評審委員會第一批批准的博士研究生導師。為了扶掖後輩,他聘用學術造詣較深的中青年教師為博士研究生副導師,這些副導師中有好幾位已被批准為博士研究生導師。在燃燒學、發動機原理和航空葉輪機原理等方面,他為國家培養出了一批合格的博士。

為了讓出類拔萃的碩士生和博士生了解世界科學技術發展的水平和動態,他總是盡力推薦,並多方為他們聯繫和落實接收單位與指導教師。凡在他名下錄取的直接派赴國外攻讀學位的碩士研究生,他也總是熱情地為他們聯繫並落實導師。

學術上的帶頭人

1961年,王宏基就開始從事燃燒學的科學研究工作,撰寫了《空氣噴氣發動機中燃燒室的模化問題》的論文,從而在國內航空界率先開始了這一領域的科學研究工作。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王宏基教授乘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綜合了國外大量的科技信息和資料,預見到超音速燃燒衝壓發動機在太空梭上套用的可能性和有利因素,於1979年提出“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開展超音速燃燒研究”這一有遠見卓識的建議,並帶頭撰寫了《超音速衝壓噴氣發動機和超音速燃燒》的論文。當時美國和蘇聯對超音速燃燒的研究非常重視,他就支持並組織航空發動機研究室的教師、研究生赴國外研究超音速燃燒問題。在王宏基教授的倡導下,西北工業大學從1984年在國內率先開始招收超音速燃燒研究方向的碩士研究生,1987年在航空發動機博士點內設立超音速燃燒研究方向並招收博士研究生。在經費少、各方面都很困難的條件下,王宏基教授親自關心並創建了國內第一個“超音速燃燒”課題組,更深入地開展有關超音速燃燒的研究。他與航天工業部第31所協作,在國內率先完成了超音速氣流中氫氣自動著火與燃燒的實驗研究。在王宏基教授的組織與帶領下,超音速燃燒課題組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經過十餘年的努力,終於獲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1993年1月出版了專著《超音速燃燒與超音速燃燒衝壓發動機》。該書獲1994年度中國圖書獎,並被提名參評中國國家圖書獎。課題組的“超音速燃燒技術”和“超音速燃燒機理研究”分別獲1995年度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和1995年度航空科學基金二等獎。

王宏基堅持不懈地宣傳新學科計算燃燒學的發展和套用的前景。1984年他在中國航空學會第四屆燃燒學術交流會上,應邀作了“當前航空發動機中燃燒科研的發展趨勢”的報告,著重闡述了計算燃燒學的問題。

武器發射對噴氣發動機性能的影響一直是空軍關注的問題。王宏基把此作為博士生的研究課題。在他的精心指導下,這一課題的研究進行得非常出色,完成的博士論文受到答辯委員會專家學者的一致好評。

從有神論者到共產主義戰士

歷次政治運動,王宏基總是積極投入。

“文化大革命”初期,由於極左路線的影響,他主動交出了所有的金銀首飾等財物。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組織多次要他呈報上交的財物數量,以便退賠。王宏基認為國家尚不富裕,自己的生活已有保障,堅持不要政府退賠。為此,學校在《西北工大》報上專文表揚了他。

王宏基關心國家大事,積極參政議政。他通過人大、政協的合法渠道,曾向西安市政府提出過關於改善公共運輸、重視教育、提高產品質量、加緊市政建設等多方面的建議。

王宏基重視世界觀的改造。他曾在基督教會學校受國中教育,原配夫人(1975年病故)是虔誠的基督教徒,他也曾是位基督教徒。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看到祖國繁榮昌盛,蒸蒸日上。他親身體驗了截然不同的新舊社會。1989年在他77歲高齡時向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1990年1月經西北工業大學黨委批准,他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主要論著

1、 王宏基.內燃機.上海:龍門聯合書局,1951

2、 王宏基(譯).內燃機.上海:龍門書局,1953

3、 王宏基.航空葉輪機原理.北京:科教出版社,1961

4、 王宏基.空氣噴氣發動機中燃燒室的模化問題.西北工業大學學報,1964

5、 秦鵬(王宏基筆名)等(譯).軸流壓氣機的氣動設計.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75

6、 王宏基等(譯).燃氣輪機燃燒室設計和性能分析.北京:航空工業部科技資料,1982

人物評價

王宏基少年時就有工業救國的思想。年過八旬的王宏基教授仍關心著航空科教事業的發展,願為祖國騰飛奉獻餘生。(作者:張慶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