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杲

王叔杲

王叔杲(1517年—1600年),字陽德,暘谷,明福建布政使司左參議王澈次子。官至兵部車駕司主事、職方司員外郎、武選司郎中等官。政績卓著,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著有《三吳水利考》、《玉介園存稿》。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王叔杲王叔杲
王叔杲出生在明永嘉場二都英橋里(今屬龍灣區永中街道新城村)。一部《王叔杲集》,記錄了他的一生,7歲便能朗誦詩書,12歲跟兄長王叔果學《禮記》。

1558年,為保護鄉里,王叔杲放棄赴京會試的機會,與兄長王叔果率領鄉人捐資修築永昌堡。他們帶領鄉親不分晝夜寒暑,用時11個月,建成了這座雄偉建築,成為一方屏障,使鄉里得到安寧。

嘉靖四十一年(1562)中進士,授常州府靖江縣知縣。嘉靖四十四年(1565)遂內召為兵部車駕司主事、職方司員外郎、武選司郎中等官。

隆慶四年(1570),以部郎出守大名府。

萬曆元年(1573),遂晉升湖廣按察使司副使,整飭蘇、松、常、鎮兵備。他自嘉靖四十二年(1537)至萬曆五年(1577),期間任內外官15載,政績卓著,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60歲辭官離開三吳時,地方為他建立生祠,春秋兩祭。

晚年,他依然精神矍鑠,眼神尤其好,能作蠅頭小字。萬曆二十八年四月,還讓人划船載他遊覽陽湖、岷崗、孤嶼、仙岩、永寧等地,回來後卻一病不起。1600年與世長逝,年84歲。

代表作品

著作

《三吳水利考》、《玉介園存稿》。

文章

《送大參永嘉暘谷王公改任敘》、《暘谷王公祖生祠記》、《玉介園存稿序》、《陽湖別墅前記》、《陽湖別墅後記》等篇。

文獻

《築永昌堡始末》、《玉介園紀略》、《重修東甌王廟記》、《重修白鹿書院記》、《重修蒲州海塘記》、《重建陳止齋祠堂記》等。

調研

《沿海事宜》、《水利事宜》等。

文學貢獻

王叔杲素負文名,當時的文化名人王世貞、茅坤、屠隆、李維楨等,都與他交好。其中王世貞與之交往最深,除詩歌酬酢外,為他所做的文章,就有《送大參永嘉暘谷王公改任敘》、《暘谷王公祖生祠記》、《玉介園存稿序》《陽湖別墅前記》、《陽湖別墅後記》等篇。這些與朋友交往的文字,都由其子王光美集為一編附於《玉介園存稿》,可謂交遊滿天下,文名遍海內。
他所作的詩文,多為描述自然之景。

如《登大羅山頂》詩中云:“選勝躋名岳,千峰入望來。江流盤作帶,山翠簇為台。仙掌連雲濕,青蓮映日開。相將捫斗近,直欲御風回。”體現了王叔杲對家鄉大羅山景色發出的由衷感嘆。

《築永昌堡始末》《玉介園紀略》《重修東甌王廟記》《重修白鹿書院記》《重修蒲州海塘記》《重建陳止齋祠堂記》等文章,則事關地方庶政,是難得的歷史文獻。《沿海事宜》《水利事宜》等,是王叔杲在海防和水利方面深入實際調查研究而得的精闢見解,足見其處事講求事功,切於實際,有利於國計民生。

人物家庭

王叔杲出身世宦之家,舅祖張璁是明世宗嘉靖朝的內閣首輔,父王澈由舉人官至兵部車駕司員外郎,叔父王激官至國子祭酒兼經筵講官。

人物評價

王叔杲為官清廉勤政,重視教育,親近百姓,注重實際。如在靖江當縣令期間,他勵精圖治,為政明察,興建儒學,對生員勤加考核,並勸導勉勵他們;又裁減不必要的開支,廢除害民的政令。彼時,靖江境內盜賊橫行,王叔杲到任後,對症下藥,對初犯者或輕犯主要採取教育感化,而對於慣犯或罪大惡極者,則繩之以刑,於是盜賊都懾服。不到一年,靖江縣就被他治理得非常好,縣政為之煥然一新。從此,靖江境內一片和平景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