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履歷
1985年至1995年就讀於中國海洋大學物理海洋專業,獲理學博士學位;1995年至1997年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作博士後研究。2000年美國德克薩斯農工大學、2004年英國國家海洋科學中心訪問學者。1998年至今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工作,1999年起任研究員;2001年獲得博士生導師資格;2001年至2008年任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環流與波動實驗室主任;2008年起任中國科學院海洋與波動重點實驗室主任;2007年至2011年任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所長助理;2011年12月至2012年7月任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長、黨委委員;2012年8月至2013年5月任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與技術局副局長;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任中國科學院條件保障與財務局副局長;2014年7月至2017年3月任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
2017年3月,任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所長。
人物生平
1985-1995年就讀於中國海洋大學物理海洋專業,獲理學博士學位。
1995-1997年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作博士後研究。曾在美國德克薩斯農工大學、英國國家海洋科學中心進行合作研究。
2001年被批准為博士生導師。
2001年起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環流與波動開放研究實驗室主任,2008年起中科院海洋環流與波動重點實驗室主任。
現任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國海洋大學兼職教授,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客座研究員,中國海洋與湖沼學會理事,中國氣候研究委員會委員,中國海洋學會海氣相互作用專業委員會、中國海洋與湖沼學會計算物理海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際北太平洋海洋科學組織(PICES)物理海洋與氣候委員會委員、氣候變化項目評估組成員,《海洋與湖沼》、《海洋科學》、《海洋科學集刊》編委。主要從事與全球變化有關的海洋環流動力學研究。先後從事熱帶西太平洋環流、中國近海環流、海洋通量與陸海相互作用等方面的觀測資料分析、理論分析和數值模擬研究工作,在太平洋低緯度西邊界流動力學、赤道波致 Lagrange 余流和陸架環流若干分量的理論研究與觀測分析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創新性成果。在海洋環流動力學研究方面,獲得了一些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創新性成果:發現西太平洋棉蘭老潛流攜帶的海水主要來自南半球,為了解南半球海水在西北太平洋的去向提供了線索;從理論上解釋了大洋西邊界潛流的生成機制;建立並求解了熱帶海洋余環流基本方程組,證明赤道波致 Lagrange 余流是赤道環流中不可忽略的組成部分;系統研究了熱帶西太平洋環流主要分量的季節、年際變化特徵。這些原創性成果在國際上獨樹一幟,豐富了大洋環流動力學的內容,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理論價值。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重點項目課題、863重大課題、973課題、國家專項、中科院創新重要方向項目等科研課題10餘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近70篇,其中SCI/EI論文20餘篇,出版專著1部。曾獲中國高校科技獎二等獎(第三名)、青島市青年科技獎、山東省優秀青年知識分子標兵稱號、山東五四青年獎章、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