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義

湖北農學院畢業後返鄉進行蜈蚣養殖試驗。後長期從事蜈蚣養殖。

基本信息

王全義返鄉創業與科研經歷

1990年7月,王全義從湖北農學院畢業後返鄉進行蜈蚣養殖試驗。然而號稱“人工養殖難養之最”的蜈蚣人工養殖技術難度之大,遠遠超出預料,每次試驗都以失敗告終,蜈蚣存活率不到70%,他陷入到迷茫和徘徊之中。他意識到:要想養鱔成功,必須有紮實的理論基礎,開創一套全新的養殖技術體系。1993年王全義考上瀋陽農業大學生態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將生態工程技術運用於黃鱔養殖中,同時在遼寧盤錦和家鄉進行無土養殖試驗,取得初步成功。1994~1995年創造10平方米半年實現700元純利潤的養殖記錄。

1996年7月王全義畢業分配到河南省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工作,被任命為省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任。他堅持“野外考察與室內實驗相結合、巨觀與微觀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大膽實踐、勇於創新,“金頭蜈蚣規模繁殖技術綜合研究和“蜈蚣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研究”,以及主要參與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和“863”項目多項。

1997年他在北京農瑞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態養殖示範基地,首次採用人工飼養金頭蜈蚣

1998年在北京開展家庭式人工小型養殖,首次在室內成功進行蜈蚣人工繁殖;

2000年發表論文提出“人工養殖金頭蜈蚣”新模式,成功在室內實現金頭蜈蚣人工繁殖技術,並且指導家鄉親戚利用生產面積達1000平方米的水泥池進行金頭蜈蚣養殖,當年獲取利潤10萬元。

2001年,為了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王全義擴大北京農瑞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示範基地;

2009年中央電視台農業節目記者對王全義進行了一周的科普性專題採訪報導並在中央二套理財線上欄目在全國實行推廣;

蜈蚣人工養殖的研究和實驗取得突破性進展後,王全義決定先在湖北黃石市陽新縣率先推廣,幫助家鄉改變落後面貌,早日脫貧致富。2006年湖北省陽新縣農業局在該縣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示範基地組織多期蜈蚣養殖技術培訓班,特邀王全義博士傳授特種養殖創業技能。

王全義被譽為“返鄉創業先行者”。他大學畢業後返鄉從事蜈蚣人工養殖研究,並為此重返高校瀋陽農業大學攻讀生態學專業碩士學位,攻讀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生態工程專業、中國科學院攻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生物專業博士學位,成長為我國生態養殖領域著名的學者和專家。他發明的蜈蚣人工生態養殖新模式,適合農民工、大學生、退役軍人返鄉創業,專業戶多種經營,以及大學生村官示範性創業。

個人成就

專利序列

① 一種防治蜈蚣病害的藥物及製備方法;② 蜈蚣種苗篩選的定量方法(;③蜈蚣種苗的藥餌及投餵方法;④蜈蚣養殖的飼養池及設定方法;⑥ 一種分離蜈蚣幼蟲的方法;⑦ 蜈蚣的高密度生態運輸方法

著作序列

①《生態產業與產業生態學》,化學工業出版社;②《信陽茶葉—綠色食品產業的鍛造與發展》,西安地圖出版社;③《生態學熱點研究從書》:《全球變化與區域回響》、《恢復生態學》、《生物多樣性及保護生物學》、《信息農業生態學》、《景觀生態學》、《海濱系統生態學》、《生態經濟學》、《植物逆境生理生態學》、《微生物生態學》、《植物分子生態學》

論文序列

1、獨立完成論文

1)《四川省貧困地區的蜈蚣生態工程》(核心期刊:資源開發與市場); 2)《蜈蚣養殖業存在的問題》(核心期刊:科學養蜈蚣); 3)《利用黃粉蟲馴化野生蜈蚣技術》(核心期刊:科學養蜈蚣); 4)《蜈蚣飼養池的建造與處理技術》(核心期刊:養殖科技情報); 5)《給蜈蚣服用激素類藥物嗎》(核心期刊:自然雜誌); 6)《蜈蚣生態工程》(中國農業信息); 7)《蜈蚣人工養殖新技術》(農村養殖技術);

金頭蜈蚣生態養殖技術的十大技術創新

蜈蚣博士科研團隊實現了生態養殖技術的十大技術創新:

1.提出金頭蜈蚣生態養殖新模式;2. 成功實現金頭蜈蚣人工繁殖和規模化育苗;3. 食物鏈技術開發飼料,降低成本和提高品質4.用生態防治技術進行病蟲害綜合防治;5. 蜈蚣規模養殖;⑽ 發明蜈蚣繁殖分離技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