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王伏才同志1982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政教系,1998年在南師大研究生課程班結業。南京市首屆政治學科教學帶頭
人,江蘇省特級教師,現任南京市第九中學校長。南京市教育學會政治分會會長。
獲得榮譽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他辛勤的勞動,結出了碩果。教育、教學都取得顯著成績,他是南京市首屆政治學科教學帶頭人,玄武區第一、二屆中青年拔尖人才,94年被評為玄武區優秀教育工作者,98年被評為江蘇省中國小先進工作者,95年他所帶的班級被評為市先進集體,96年他任教研組長期間,該教研組被評為市先進教研組,他在任分管學校德育、體衛等項工作的副校長期間,學校先後獲得: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2000年)、全國青少年體育工作先進集體(2000年,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全國十八歲成人儀式教育活動優秀組織單位(2001.1團中央)、心理教育研究先進單位(2000年,教育部“九五”重點課題組、江蘇省心理學會)等等,這些榮譽的獲得,記載著他成長和奮鬥的足跡;說明他不管幹什麼,都能高標準嚴要求完成任務;反映他較強的組織和工作能力。他沒有因此而自滿,仍以一個共產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盡職盡責地工作。正如他所說,把教育當著事業來乾,把教育事業作為生命的組成部分,生活會很充實,生命的質量也高。
教育名言
把教育當著事業來乾,把教育事業作為生命的組成部分,生活會很充實,生命的質量也高。
教學風格
20多年以來,他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風格。他認為:教育過程應該是人文精神的流淌過程,要把學生當
成活生生的生命體來看待。教育的人文精神要滲透在一切教育過程中,不僅要關心學生的知識,.而且要提升學生的智慧和生活情操,從而培養學生比較完滿的人格;課堂教學和德育工作都要樹立啟發式教育思想;在知識經濟時代,老師應當以人格影響人格,追求不留痕跡的教育。
教學觀點
他在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了“活、簡、實”的教學觀點。他曾探索過多種教學方法。他認為: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因人而異,因材施教,關鍵是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特點、教師知識結構形成自己的風格。他提出教學方法三階段論:即教學有法(年輕教師要學習一些常規教學方法),教學得法(選擇適合自己和學生的教學方法),教學無法(教學的最高境界,隨時隨地根據需要選擇教學方法,吸收各學派長處)。
教學理念
在教學實踐中形成了豐富的教學理念,即:“活、簡、實”。
“活”,即生動活潑。政治學科的教學最容易、也最忌諱的就是照本宣科,劃槓槓,背條條。他認為,這種填鴨式扼殺了政治學科的生命力,忽視了學生的主體精神,學生認為:“政治政治,背背而已”。對此他認為,政治課應有嚴密的邏輯性,要用邏輯的力量去征服人;另一方面,要適合青少年心理特點,生動活潑,激發學生的興趣,挖掘學生的潛能,要深入到學生的內心世界,鍛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他的課具有生動、活潑、通俗,以理服人,有較強的感染力的個性,他努力使政治課成為輕鬆、愉快的課堂。他做了大量的材料剪輯,他的材料總是比較新。例如,“知識經濟”概念一出來,他就翻閱、積累有關這方面資料,充實到課堂教學中去。
在教學過程中,他曾探索過多種教學方法。80年代,試用過“最優教學法”;90年代,根據自己的實踐和他人的經驗,曾總結過“想、讀、理、講、整、用”六環節教學法(此文獲省級獎),95年,他又認真學習布魯姆的“目標教學”法,並在全市為高中政治教師開講座,講稿被市教研室收錄在《課堂教學研究成果》一書中。近幾年,他通過有關《教學論》的學習,認為: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因人而異,因材施教,關鍵是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特點、教師知識結構形成自己的風格。他提出教學方法三階段論:即教學有法(年輕教師要學習一些常規教學方法),教學得法(選擇適合自己和學生的教學方法),教學無法(教學的最高境界,隨時隨地根據需要選擇教學方法,吸收各學派長處)。最近,他又提出了“問題鏈”教學模式。
“簡”,即簡明扼要。善於分析,精於歸納,鍛鍊思維。他認為,政治課教學除了要努力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學生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把辯證思維的方法內化到學生的精神文化中去,成為學生精神世界的一個組成部分,思維的核心是辯證思維。充滿辯證法思想,成為他上課一大特色。他上課雖有旁徵博引的一面,同時也善於歸納,從諸多現象中得出結論,再從結論演繹推理,遵循了認識的客觀規律:特殊──普遍──特殊,學生易於接受,並能努力用辯證思維方法去思考問題。教材中的難點,他都有貼切的事例來說明。用生動的事例使學生輕鬆領悟真理,在詼諧中學會辯證思維。
“實”,即實事求是,實實在在。政治課教學還忌諱空洞無力,唱高調,泛泛而談。他使抽象的理論具體化,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撒得開,收得攏。用理論聯繫實際,用實際說明理論,理論與實際,水乳交融,有血有肉,符合學生心理特點。
“實”還表現在他教風上,不以教師權威自居,他認為,現代社會,老師同學於學生,甚至教師後學於學生。大眾傳媒的普及,使得學生攫取知識的途徑呈多元化趨勢。因此,他總喜歡學生提出各種各樣問題,與學生進行平等的討論,有時還向學生求教。他在學生面前坦言:你們的問題,可能有些我回答不了,我們可以一起討論、研究,還解決不了的問題,課後我們查資料,請教別人,共同解決問題。學生認為,王老師實在、大度。因此,學生在他的課上敢於提問題,敢於質疑和辯論,達到以疑啟思的效果。
專家評價
王伏才同志在82年剛分配至我校任教時,由於客觀原因,安排他擔任初一、初二兩個頭的政治課教學任務,並擔任班主任。第二年因學校工作的需要,他又被調到高三畢業班任教,每周18節課,代理教研組長。這對於一個新教師來說既是考驗,也是挑戰。但對於一個務過農,當過兵,經受過不少鍛鍊的王伏才來說,他深知這副擔子的份量,面對學校的困難,他沒有找任何理由推卸。為了保證教學質量,他一方面虛心向老教師學習,一方面刻苦鑽研高一至高三教材,認真備好每堂課,他很快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取得學校領導、學生和家長的信任。這些都鼓勵他更加盡心盡責地工作。
在他從事政治課教學的20年中,每年幾乎都是超負荷工作。95年擔任德育處副主任後,他還擔任高三的班主任,政治課教學和教研組長工作。按照學校規定,中層幹部兼職不再享有其他職務津貼,工作量獎也只能按中層幹部標準發放,他的所得與他的工作量差距很大,他沒有絲毫怨言,默默奉獻。
他從擔任班主任、年級組長到德育處主任、副校長,工作的內容較繁雜,業務性強,白天無法抽出時間來研究教材,學習理論,搞教育科研,他只能擠占晚上和節假日時間,一般晚上都要工作學習到12點,甚至更晚。
他不但出色地完成學校各項日常工作,還能高質量地完成省、市教研室下達的有關講座和編寫教輔用書、教學資料和其他教科研任務。
他深知,要適應教育現代化的要求,要在教育事業上乾出一番成就,必須要以自身較高修養為前提,必須用現代教育理論充實自己。96年他參加南師大研究生課程班學習,還參加省心理學會“心理諮詢專業人員培訓班”學習,他十分珍惜這些學習機會,努力學習,刻苦鑽研,他的教育理論水平,教學能力,教科研能力都有較大提高。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他辛勤的勞動,結出了碩果。教育、教學都取得顯著成績,他是南京市首屆政治學科教學帶頭人,玄武區第一、二屆中青年拔尖人才,94年被評為玄武區優秀教育工作者,98年被評為江蘇省中國小先進工作者,95年他所帶的班級被評為市先進集體,96年他任教研組長期間,該教研組被評為市先進教研組,他在任分管學校德育、體衛等項工作的副校長期間,學校先後獲得: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2000年)、全國青少年體育工作先進集體(2000年,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全國十八歲成人儀式教育活動優秀組織單位(2001.1團中央)、心理教育研究先進單位(2000年,教育部“九五”重點課題組、江蘇省心理學會)等等,這些榮譽的獲得,記載著他成長和奮鬥的足跡;說明他不管幹什麼,都能高標準嚴要求完成任務;反映他較強的組織和工作能力。他沒有因此而自滿,仍以一個共產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盡職盡責地工作。正如他所說,把教育當著事業來乾,把教育事業作為生命的組成部分,生活會很充實,生命的質量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