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他死後,摯友許傑等又將他的遺著殘稿編成《幻滅》集,許傑寫有長序記述了他短暫的生平。
他是文學研究會成員,但作品風格深受郁達夫影響。王以任的《孤雁》、《幻滅》在自敘傳的體式、悽苦變態的人物 心理、憂鬱感傷的情調、亦嘆亦詠的筆致諸方面都酷肖郁達夫,被眾多論者推為很帯郁達夫色彩的作家,甚至郁達夫自己都稱”他是我直系的傳代者。”
著作
[著作書目]
孤雁(中篇小說)1926,商務
幻滅(小說、散文集)1928,上海明日書店
王以仁選集(小說、詩歌集)1984,浙江文藝
《王以仁的幻滅》
《王以仁的幻滅》,王以仁著,陸友龍校,新文出版社民國三十五年雙十節版。
這個標題是從郁達夫那裡抄來的,詩人王以仁失蹤半年後,郁達夫在報章上寫了篇文章,標題就叫《打聽詩人的訊息》。
“天台詩人王以仁,出家已及半載,生死未卜,而吊他懷他,打聽他訊息的人,只有一個許傑……我與他,本來有一面之識,並且和他兩位朋友許傑和陳震也很熟悉,所以在此地,很想懷一懷他,來打聽他一個下落。”
郁達夫的文章是1927年2月20日寫的,此時離王以仁的失蹤大約剛好八個月。因為按許傑的推測,1926年的六月二十日,王以仁“在海門市上徘徊了一天之後,當晚就隱入了從海門開到上海的輪船。”
在許傑的推想中,失戀的王以仁,獨自一人在月光下的甲板漫走,不慎跌入海中,“於是我們幻滅的詩人王以仁幻滅了。”
十幾年前,我曾去華東師大拜訪過許傑先生,也許是老鄉的緣由———我們都是台州人,他和王以仁一樣,是天台的———老人十分熱忱。說到王以仁的青春早逝,老人還有幾分傷感,說:以仁的字叫盟鷗,也許便是他一生歸結的箴語,要終歸大海的。
詩人的失蹤,緣自一場戀愛。有關戀愛的始末,聽許傑老人說起,對方是一個杭州女師的學生,名喚鄭素蕉,王以仁稱為素弟,和詩人的姐姐同在一個學校,兩人都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1926年的夏天,詩人還隨著一起去了女方的老家。問題就出在這一次毛腳女婿的登門上,“大概是因為社會上的人說話,素弟便不敢與以仁親近,說以仁並不是她的什麼人,她可以不嫁他的。”
王以仁受此冷遇,便懷疑素弟有了新歡,本來就神經過敏的詩人,悶悶不樂,平時滴酒不沾,現在也整天酒氣熏天,離了女方的家,幾日後,“穿了一件夏布長衫,拿了兩塊洋錢”,登上了開往上海的客輪。
一個詩人就這樣在海上失蹤了。王以仁生於1903年,失蹤時不過二十四歲。幾個月後,久等不見詩人的訊息,許傑便在北新《狂飈》等刊物上登了尋人啟事。本來想以素弟的名義登的,心病還須心藥解嘛,許傑發了幾封信去,都石沉大海,只得作罷。繼許傑之後,王任叔、郁達夫也紛紛在報上打聽詩人的訊息,“但是以仁的訊息總是渺然,而我們的女主人的態度呢,也是淡然寂然。”
郁達夫說過,王以仁出門六七個月,已經沒有幾個人記著他了,到現在都快八十年了,王以仁這個名字,更是鮮有人聽過,更不要說記得他的模樣了。
“他的面孔,黃瘦像一張營養不良的菜葉。頭髮大約有好幾個月不剪了,蓬蓬的亂覆在額前。穿的是一件青洋布半新大褂,樣子很落拓,但態度很驕傲。”這是郁達夫和他見過的惟一一面,時在1925年的春天,卻給我們留下了一副詩人的素描。
王以仁的作品,生前只出過一本《孤雁》(1926),為商務印書館文學研究會叢書一種,內收六篇書信體小說。這本《王以仁的幻滅》是其身後由許傑收集的遺稿,我見過三種版本,最早的是上海明日書店1931年再版,又上海博文書店1938年再版,最後是這本上海新文出版社的“民國三十五年雙十節版”了。這幾個本子內文都一模一樣,惟出版者不同而已。
《王以仁的幻滅》除許傑長序外,分四卷,“第一卷是已發表未發表的小說,第二卷是未發表的長篇雜稿,第三卷是詩與殘詩,第四卷是附錄”。許傑原是想編為六卷的,“第五卷是以仁給我的簡訊”,“本來想把以仁的批評文字,編成一卷,作為第六卷的。”但許傑離開上海時,沒有收齊原稿,最後書店只好調整為四卷。甲申春月,頤園記。
夏雨清
《王以仁選集》目錄
小說
孤雁
幻滅
詩歌
附錄
神遊病者
暮春時節
我的供狀(代序)
孤雁
落魄
流浪
還鄉
沉湎
殂落
第一卷
第二卷
落花曲
哀歌
林中早行
讀《祈禱》後的祈禱
雞鳴聲中
露珠
哀中國
序曲
第一部 曲
王以仁小傳
打聽詩人的訊息
懷以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