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玉雕筆擱介紹:
筆擱,系文房用具之一,多置於書房案頭,是文人墨客書寫作畫時擱筆的文具。其材質迥異,有瓷質、銅質、角質、木質、竹質等,其中尤以玉質筆擱最佳,也最受古人推崇。
筆擱是自文房四寶之後出現的文房用具。南宋末年,趙希鵠在《洞天清祿集》中提及文房用具時,其中之一便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筆擱。明朝末年,屠隆在《考槃餘事》一書中,所列文房用具竟達45項之多,其中也提到了人們書寫作畫時的輔助器物———筆擱。可見,筆擱的出現和使用,不僅極大地豐富了文房用具的品種款式,同時也極大地豐富了文人墨客書寫作畫時的無限情趣。特別是玉雕筆擱的使用,更給了古人一種新的啟迪、新的感受。古人常以玉的特性來比喻人的德性,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之言。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也說:“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角思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潔之方也。”因此,無論把玉雕琢成何種款式的文房用具,都會產生一種新的內涵
圖中的“玉雕駱駝筆擱”,高22.5厘米,寬42厘米,系明代流傳有序之物。整件筆擱的造型是一頭臥伏在地憩息的駱駝,靜心觀之,只見駱駝的頭微微上抬,雙眼似睜非睜,小而聽覺靈敏的雙耳,似是警惕地在窺聽沙漠上的各種動靜,雙峰聳起,四肢捲縮腹側,尾巴收攏股旁,頂端的叢毛微微飄拂,土褐色的沁色散落其身,直如駝毛。駱駝,古稱橐駝、橐他或橐它,是一種溫馴的動物,頭小體大,頸長耳尖,自古至今,被人們讚譽為沙漠中的綠舟,其吃苦耐勞、負重致遠的品德,是古人崇敬與效仿的典範,即使今天,也仍是人們推崇的對象。此駱駝玉雕筆擱,線條簡約,無絲毫刻意雕琢的痕跡,匠人採用圓雕技法,利用雙峰駱駝的本身形象,雕琢出如此靜態中含有動態的筆擱,其良苦用心不言而喻。可以想像,古代的文人墨客在一陣激情澎湃後,隨手擱筆,往凳椅上一坐,在靜心端詳欣賞此玉雕筆擱時,其心情是何等的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