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拼音:yù bì chāi
注音:ㄧㄩˋ ㄅㄧˋ ㄔㄞ
條目:玉臂釵(玉臂釵)
出處
折玉釵與玉臂釵
朝士黃秉少居長安(1),游驪山,值道士理故宮石渠,石下得折玉釵,刻為鳳首,已皆破缺,然製作精巧,後人不能為也。鄭愚《津陽門詩》云:“破簪碎鈿不足拾,金溝淺溜和纓綏。”(2)非虛語也。予又嘗過金陵,人有發六朝陵寢,得古物甚多。予曾見一玉臂釵,兩頭施轉關,可以屈伸令圓,僅於無縫,為九龍繞之,功侔鬼神。世多謂前古民醇,工作率多鹵拙,是大不然。古物至巧,正由民醇故也,民醇則百工不苟。後世風俗雖侈,而工之致力不及古人,故物多不精。選自《沈括·夢溪筆談·器用》
作品注釋
(1)黃秉:字里未詳,熙寧中曾以駕部員外郎知沼州。
(2)此處所引鄭愚的二句詩,原是描寫唐玄宗時宮女浴池的景象的,意思是說:破碎的髮簪和珠寶首飾委棄地上都不值得揀拾,在皇宮的水溝中隨著淺淺的水溜和冠飾的纓帶一起被沖走。金溝,指皇帝宮苑中的水溝。纓綏(ruí),冠飾的垂帶。
原文翻譯
朝廷命官黃秉年輕時居住在長安,有一次游驪山,正碰上一個道士在修治舊時宮殿的石渠,在石頭下發現一支折斷的玉釵,釵頭刻成風首的形狀,都已殘缺,然而製作的精巧,是後人不能做到的。鄭愚的《津陽門詩》說:“破簪碎鈿不足拾,金溝淺溜和纓綏。”這話不是虛傳的。我又曾路過金陵,見有人發掘六朝君主的陵墓,得到很多古物。我曾看到一支玉臂釵,兩頭都設定轉動機關,可以彎曲、伸直或使之變成圓形的,幾乎看不出有縫,而為九條龍所環繞,製作功夫可比鬼斧神工。世人多稱往古民風淳樸,手工製作大都粗糙笨拙,其實大不是這么一回事。古器物製造非常精巧,正由於民風淳樸的緣故,民風淳樸則各種手工製作都一絲不苟。後世風俗雖浮華奢侈,而在工藝上的用力不及古人,所以造出來的器物多不精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