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神人紋琮

玉神人紋琮

玉神人紋琮是新石器時代的玉器,玉料深黃色,體外方內圓,中心有通孔,屬於良渚文化。

玉神人紋琮
良渚文化
尺寸:高6.8cm 徑8.3cm 孔徑6.2cm
清宮舊藏
說明:玉料深黃色,局部有火燒痕跡。體外方內圓,中心有通孔。琮外四角於上中下各琢三組神人像,人像為雙圈眼,兩側有眼角,長方形鼻,冠帽以兩條凸線表示,其上刻數目不等的陰線。
良渚文化時期埋葬死人時有祭坑的習慣,故此器的火燒痕,應是經煙火所致,不似後做。
此器進宮後,乾隆皇帝稱此器名為“輞頭”,並命玉匠將他的題詩刻在玉琮內壁上。詩曰:“所貴玉者以其英,章台白光照連城。輞頭曰漢古於漢,入土出土滄桑更。晁采全隱外發色,葆光只穆內蘊精。是謂去情得神獨,昔之論畫貽佳評。”末署“乾隆癸丑春御題”並有“幾暇怡情”“得佳趣”雙閒章。同時,琮內還有一掐絲琺瑯帶蓋的銅膽,上述題詩也做在銅胎的外壁上。其用途似既可插花,也可把香料放於銅膽內,香氣可從琺瑯膽的孔內溢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