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
尺寸:高6.8cm 徑8.3cm 孔徑6.2cm
清宮舊藏
說明:玉料深黃色,局部有火燒痕跡。體外方內圓,中心有通孔。琮外四角於上中下各琢三組神人像,人像為雙圈眼,兩側有眼角,長方形鼻,冠帽以兩條凸線表示,其上刻數目不等的陰線。
良渚文化時期埋葬死人時有祭坑的習慣,故此器的火燒痕,應是經煙火所致,不似後做。
此器進宮後,乾隆皇帝稱此器名為“輞頭”,並命玉匠將他的題詩刻在玉琮內壁上。詩曰:“所貴玉者以其英,章台白光照連城。輞頭曰漢古於漢,入土出土滄桑更。晁采全隱外發色,葆光只穆內蘊精。是謂去情得神獨,昔之論畫貽佳評。”末署“乾隆癸丑春御題”並有“幾暇怡情”“得佳趣”雙閒章。同時,琮內還有一掐絲琺瑯帶蓋的銅膽,上述題詩也做在銅胎的外壁上。其用途似既可插花,也可把香料放於銅膽內,香氣可從琺瑯膽的孔內溢出。
相關詞條
-
玉神人紋兩節琮
玉神人紋兩節琮使用青綠色,局部有較重白色沁斑的玉料。玉琮至少在乾隆時期已進入宮中,乾隆時將琮孔加大並配上銅胎琺瑯膽。與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基本相同,是良渚...
-
玉神人紋十二節琮
玉神人紋十二節琮是清宮舊藏。玉料深碧色,似為透閃石。體為上大下小的方柱形,中心有一穿孔,兩端各有一四方委角形口。
-
玉神人紋多節琮
玉神人紋多節琮,高32.1cm,孔徑6.3-7.2cm。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 琮呈外方內圓的柱形,上寬下窄,中心有圓孔,上下相通。
概述 價值意義 -
玉琮
琮是中國古代用於祭祀的玉質筒狀物,最早的玉琮見於安徽潛山薛家崗第三期文化,距今約5100年。在玉器中,琮是用於祭地的玉器,《周禮·春官·大宗伯》記載“以...
簡介 古代禮制 詳細介紹 阜寧石器 良渚文化 -
琮
琮是中國古代漢族用於祭祀的玉質筒狀物,最早的玉琮見於安徽潛山薛家崗第三期文化,距今約5100年。在玉器中,琮是用於祭地的玉器,《周禮·春官·大宗伯》記載...
漢字 器具 -
人面紋玉琮
人面紋玉琮是祭祀用的大禮器之一,它與玉璧、玉圭、玉璋、玉璜、玉琥被稱為“六器”。 玉琮是一種內圓外方的筒形玉器,為我國古代重要禮器之一。 浙江杭州反山遺...
文物 簡化人面紋玉琮 參考資料 -
玉神人紋嵌飾
玉神人紋嵌飾:良渚文化,尺寸:高3.2cm 寬4.8cm 厚0.7cm,玉料深黃色。器正面弧凸,背面內凹,整體似矮方琮的一角。這一飾件的造型較特殊,在良...
-
漢代玉琮
玉琮,漢代用於禮儀的玉器之一。藏品長寬均為4CM,厚2CM,重61.9克。藏品整體呈現微黃沁色,包漿溫潤自然,現存放于山東布衣莊氏處。
漢代玉器的用途 玉琮的歷史淵源與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