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39

玉泉39,北京市農林科學院作物所1988年以11536-31和京糯8號為親本雜交,1989-1994年在田間種植。經過6代系統選育,到1994年穩定。2001引進天津。

基本信息

審定編號:津審稻2004005
選育單位:北京市農林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親本來源:11536-31/京糯8號
品種來源:北京市農林科學院作物所1988年以11536-31和京糯8號為親本雜交,1989-1994年在田間種植。經過6代系統選育,到1994年穩定。2001引進天津。

主要特徵特性

主莖葉片17片,生育期170天,需活動積溫3600小時,屬中晚熟品種。株高105cm,穗長22cm,每穗實粒140個,空秕率低。千粒重25g。頂紅芒。植株健壯,葉色深綠,根系發達,吸收力和支撐力強。抗早衰性好,活棵成熟。分櫱力中等,成穗數少於目前的主栽品種。2004年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做稻瘟病抗性鑑定:中抗苗瘟,抗葉瘟,中抗穗莖瘟。2004年農業部稻米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品質分析,出糙率83.4%、精米率72.6%、整精米率71.0%、堊白粒率4%、堊白度0.8%、透明度1級、鹼消值7.0、直鏈澱粉16.80%、膠稠度81mm。屬國標優1級。

產量表現

2003年參加天津市春稻區域試驗,平均畝產485.58kg,比對照中作93(508.25kg/畝)減產4.55%,居11個參試材料的第11位。2004年參加天津市春稻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60.39公斤,比對照中作93(556.83kg/畝)增產0.64%,居16個參試材料的第5位。薊縣下倉鎮從2001年-2004年連續4年種植,平均畝產608.8公斤,比對照中作93(514.1kg/畝)增產15.56%。寶坻區大口屯鎮2002年~2003年種植平均畝產582.5公斤。比對照中作93(506kg/畝)增產13.13%。西青區從2002年~2004年種植平均畝產500公斤,高產地塊達到600公斤。比中作93(465kg/畝)增產7.0%。

栽培技術要點

用旱育小苗,葉齡3.5片葉,4月上旬育秧,5月上、中旬插秧。普通濕潤秧4月中旬育秧,5月中、下旬插秧(不宜進入6月插秧)。插秧株行距30cm×15cm,每穴3苗(小苗)-6苗(大苗)。播種前用菌蟲清浸種120小時以上。施肥應重施底肥,前攻,適當增施早穗肥。每畝底施磷酸二銨10-15公斤,尿素10-15公斤或碳酸氫銨30公斤。返青分櫱肥追施尿素10-15公斤,拌除草劑混合均勻後撒施。分櫱盛期施尿素10-15公斤。早中穗肥5~10公斤。不要因為葉色深綠減免氮肥用量。與其它品種種植時因植株壯、葉色深,注意防治水稻二化螟。可用殺蟲雙拌入化肥撒施。活棵成熟,籽粒灌漿進入臘熟期枝梗仍呈綠色,應根據籽粒灌漿掌握適宜的收穫期。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天津市用做春稻品種種植。

備註

2004年通過天津市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