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玉佛禪寺原有土地11.6畝,建築面積8856平方米,基本上是以中軸線為對稱分布的仿宋宮殿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依次有大照壁、天王殿、大雄寶殿、般若丈室(上為玉佛樓和藏經樓)。東山門以東,依次為上海市佛教協會、觀音殿、上海佛學院、禪堂、五觀堂和素齋部。西山門以西,依次為客堂、寺務處、庫房、銅佛殿、臥佛殿、法物流通處、上客堂和樂志堂等。寺廟西側臥佛堂內,供白玉臥佛一尊。此為慧根法師請回的另一尊玉佛,長96公分。紅色佛龕中,佛祖如來,側身而臥,右手支頭,神態安詳,這是釋迦牟尼80歲圓寂像。1989年,新加坡信徒又贈一尊大臥佛,長約4米,就供在對面。
歷史沿革
玉佛禪寺,不僅是滬上名剎,也是聞名于海內外的佛教寺院。作為上海旅遊的十大景點之一,它雖地處繁華的市區,卻又鬧中取靜,被喻為鬧市中的一片淨土。玉佛禪寺創始至今已有120年的歷史,前後有十一任住持。首任住持慧根法師於清光緒八年(1882)從緬甸請回大小玉佛5尊,留下兩尊供滬上信眾瞻禮。先在上海張華浜建茅蓬,後於滬郊江灣車站附近建寺,供奉玉佛。慧根法師圓寂後,有本照、宏法法師先後繼任住持。宏法法師圓寂後,有可成法師繼任住持。他於1918年起,在檳榔路(今安遠路)建新寺,10年方成,即今天的玉佛禪寺南院所在地。因可成法師傳承禪宗臨濟法脈,故定名為“玉佛禪寺”。可成法師興建新寺,費盡心力,被人稱為玉佛禪寺的中興者。可成法師圓寂,由遠塵法師、震華法師、止方法師、葦一法師、葦舫法師先後擔任住持。其中震華法師法師在寺內創辦上海佛學院,培養了一批僧才。又在寺內設立圖書館和弘一大師紀念會,並發行《妙法輪》刊物,大力弘揚佛教文化。1945年,為紀念昆明“一二•一慘案”殉難烈士,在玉佛禪寺舉行盛大公祭活動,主祭團由宋慶齡等7人組成,公祭後舉行遊行,影響甚大。上海解放後,上海市人民政府撥款修繕了玉佛禪寺。1952年,上海佛教界在寺內啟建“祝願世界和平法會”,恭請虛雲法師主法。法會圓滿後,虛雲法師又留寺主持禪七。1955年,第十世班禪來寺訪問。1957年,接待七國僧侶代表團來訪。1963年1月8日,周恩來總理陪同錫蘭(今斯里蘭卡)總理班達拉奈克夫人來玉佛寺,為她丈夫、已故總理總理班達拉奈克誕辰64周年紀念,延僧64人誦經超薦。
十年動亂,玉佛禪寺受到巨大衝擊,所幸兩尊玉佛和許多珍貴文物都完好無損,是上海唯一完整保存下來的佛教寺院。1978年,玉佛禪寺恢復開放。1979年,真禪法師被推薦為玉佛禪寺第十任住持。在他的努力下,寺宇煥然一新。1981年起,開始舉行各種法務活動,並著手籌印和流通一些經書、法物。1982年和1992年分別舉行建寺100周年和110周年紀念法會。1985年舉行傳戒活動,由真禪法師開壇傳戒,得戒弟子600餘人。1995年,真禪法師圓寂。2000年,由諸山長老公推覺醒法師為玉佛禪寺第十一任住持。同年,購進原利群醫院舊址,計畫改建成玉佛禪寺新的弘法區域。現在的玉佛寺,分為前院和後院兩大部分。
建築格局
大雄寶殿。是寺院建築的主體部分。玉佛寺的大雄寶殿建在一米多高的台基上,四周有石雕欄桿圍繞,每個欄柱上雕著小獅子像,其像小巧玲瓏,神態各異。大殿是外觀二層的仿宋宮殿式建築。飛檐下掛著鈴鐺,微風吹來,風鈴合鳴。大殿寬七間,進深五間。殿中央供奉著三尊大佛,中間是釋迦牟尼佛,兩邊分別是東方藥師佛和西方阿彌陀佛。佛像通高四米,坐在六角形蓮台上,面部神情安祥,雙目俯視,兩耳下垂。佛像全身裝金,更顯得金碧輝煌,肅穆莊嚴。般若丈室。院落中,左右各有一座青銅鑄鐘。南牆上,下面嵌有精刻的明代大書法家董其昌書寫的《釋迦如來成道記》和《四十二章經》。上面懸有一排木牌,自東往西依次為:歸依、免禮、結夏、秉拂、解七、起七、說戒、小參、誦戒、懺摩、傳戒、布薩、升座、授記、說法、上堂。這十六塊黑底金字的“牌式”,是佛教禪宗叢林中最重要的佛教儀式。按照叢林的規矩,寺院中每一項重要的活動都要事先掛牌,通知全寺的僧人和各個執事人員作好準備,從而保證活動有條不紊地進行。
觀音殿。供奉著明代鑄造的一尊高約2米的坐式青銅觀音像,是香客朝拜的主要地方之一。通常我們見到的觀音像都是面目清秀,頭戴花冠,衣著華麗,宛如我國古代的貴婦。而傳說中觀音卻是男士,這不禁使人產生了觀音究竟是男是女的疑問。根據佛教教理,菩薩是無漏(斷除了煩惱,證得菩提)的聖人,是法身大士,無所謂男性、女性。為了普度眾生的需要,菩薩可以示現各種身相。
禪堂。是僧人參禪習定的專門場所。凡禪宗叢林都設禪堂。玉佛寺的禪堂,正中有一佛龕,供奉著裝金的釋迦牟尼像。佛像跏趺坐,雙手作禪定印。佛龕前有一張供桌,只焚清香。佛龕的木欄前左右各插一支戒板,分別寫有“戒香”、“監香”,是為警戒坐禪者不可瞌睡或分心。
銅佛殿。供奉著銅鑄阿彌陀佛立像一尊,相傳為明代所作。像高將近三米,右手曲臂上伸,作施無畏印,左手下垂作與願印。阿彌陀佛為西方極樂世界教主,在其成佛前曾發四十八願,願一切眾生,只要持誦阿彌陀佛名號,發心修行,死後就能往生西方淨土,由蓮花化生,因而淨土信仰在中國民間十分普遍。銅佛殿往裡走,便是五觀堂。所謂“五觀”,即:一直觀,二清淨觀,三廣大智慧觀,四悲觀,五慈觀。五觀堂是僧人用齋的處所,又叫齋堂。
臥佛殿、上客堂和流通處。玉佛寺臥佛殿供奉著兩尊臥佛像。一尊大的臥佛像是第十任方丈真禪法師從新加坡請回,佛像身長400厘米,由整塊玉石雕琢而成;另一尊小的臥佛像與玉佛坐像一同由慧根上人從緬甸請回,佛像身長96厘米,由整塊白玉精雕而成。臥佛身披袈裟,偏袒右肩,右肋而臥,右手曲肱而枕,左手輕置左腿,謂之“吉祥臥”。臉部神情平和寧靜,雙目微張,嘴角略呈微笑,表現了釋迦牟尼佛平靜地離開我們這個世界時的神態。身上衣紋線條圓滑,質感飄逸。臥佛殿樓上設有上客堂,環境優雅,設備齊全,是來寺敬香禮佛的海內外信眾理想的下榻之處。臥佛殿對面是法物流通處,提供小型的佛、菩薩像、佛經、法器、名人字畫以及部分旅遊工藝品,以滿足信徒及遊客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