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獵鷹”高超音速無人機每架造價3.08億美元,它用“人牛怪IV型”運載火箭發射後,在大氣層外圍的亞軌道最快速度能達到20倍音速(約合每小時2.8萬公里)。按照這個速度,它能在2小時抵達全球任何地點,符合美國“全球快速打擊計畫”的速度要求,尤其在攻擊時間敏感目標、加固目標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更能適應未來作戰的需要。因此“獵鷹”也是美國“全球快速打擊計畫”的重要項目。該計畫讓美國能根據所面臨威脅的特點,從核打擊、常規打擊和非動能打擊中靈活選擇威懾方案。它還讓常規武器擁有較快的打擊速度以及遠程戰略核飛彈所具備的全球到達能力,有助於美國實施“量身定做”式的威懾。
性能
HTV-2採用了Typ Minotaur IV發動機技術,將在加利福尼亞的范登堡空軍基地升空試飛。在與火箭分離後,HTV-2將以高超音速度在大氣層飛行,最後降落在太平洋中部夸賈林環礁的里根實驗場。無人機將飛行8000公里,以檢驗飛機的絕熱性和氣體動力駕駛的穩定性。
研發
“獵鷹HTV-2號”計畫始於2003年,美國軍方想要建造一種能在一小時內到達世界任何地方的飛機。這種飛機已經在計算機模型和風洞中完成測試,但研究人員只能模擬到15倍音速的最高速度,因此實際測試是決定這種飛機能否保持高速飛行的唯一方法。
2008年,DARPA提出了一項開發一種類似戰鬥機的HTV-3的計畫。按照設計,這種飛機具有其它超音速飛機“無與倫比的性能”,速度可達到音速的6倍,將於2012年投入使用。然而由於2009年美國國會削減了財政預算,這個項目被迫擱淺,DARPA只好轉為開發HTV-2。高超音速戰機的開發給民用客機的發展帶來希望。英國的工程師們正準備開發一種5個小時就可以從英國飛往澳大利亞的高速客機,這種飛機沒有舷窗,設計容納300名乘客,時速可達6000公里。
2010年4月,“獵鷹”進行了首次發射,但並不完美。技術數據顯示,“獵鷹”的起飛和與火箭分離都很順利,但進入飛行試驗9分鐘後,遙測站與“獵鷹”失去聯繫。美國防部稱,當時由於系統偵測到飛行模式出現異常,因此強制導引飛機墜入海中。
自從2010年4月份測試失敗後,“獵鷹HTV-2號”的設計和飛行模式都已經被改進。2011年8月,又即將試飛,此次測試將不允許網路直播,但人們可以通過高級研究計畫署的微博帳號追蹤飛機的位置。
失蹤
2011年當地時間8月11日上午,“牛頭怪IV型”火箭搭載“獵鷹”HTV-2飛機在美國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成功發射升空,但在太空邊緣與火箭分離後,“獵鷹”飛機在獨自飛行並返回地球時失去聯繫。
其他超音速飛機
美國還在研製“曙光女神”高速偵察機,其結構不同於現有的飛機和太空飛行器,已多次試飛,速度為4·5至6倍音速。據稱,它將取代SR—71偵察機,既可實施偵察,也可執行攻擊任務。
法國國家航空航天公司與航空航天研究院,正在研製一種HAHV高空高速無人駕駛偵察機,其速度達6至8倍音速,航程可達2000公里。在距地面30到35公里高度上,它能實行電子情報蒐集等多種任務,尤其擅長於偵察視界外敵防空陣地情況。
日本和印度也在加緊研究超超音速技術。據說,日本已經著手研究環保型的超超音速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