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南非國內長期動盪,政治經濟均存在不明朗的因素,邊境常有軍事行動。同時聯合國自1977年起對南非實施包括先進戰鬥機在內的武器禁運。因此南非空軍的第二代戰鬥機──1963至1970年從法國所購買的74架“幻影”III明顯的老化落伍。因此上述“幻影”III迫切需要進行改進。
基於南非政局動盪,政府對外界偏執而保守,改進計畫直至1986年7月16日才由當時的南非總統博塔(P.W.Botha)公諸於世。但這些透露的訊息還是非常少。計畫大約在80年代初開始,由生產CSH-2“石茶隼”(Rooivalk)的南非阿特拉斯公司(Atlas,現為Denel丹奈爾公司)所承擔。改進包括機身大幅重新改造,更換大部份部件,改進飛行控制系統等。機身進氣道的短艙上增加一對鴨式前翼,機頭兩側與前下機身加上邊條,機翼前緣改為鋸齒形等。“獵豹”的外形讓人聯想起同樣由“幻影”III改造的以色列“幼獅”(Kfir)。事實上,南非正是在以色列的協助下改進“獵豹”的。由於南非已取得了“幻影”F-1的斯奈克瑪公司“阿塔”(SNECMA Atar)9K-50發動機的生產許可權,“獵豹”可能會採用這一發動機,而並非“幻影”III的原發動機或改進型。“阿塔”推力49.2千牛,加力推力70.6千牛。改進後的“獵豹”的機動性能,例如瞬間轉向能力都會比“幻影”III好。雖無證據支持,但相信飛機重量在改造後必定會增加。
設備
在電子設備方面,該機使用新的導航和武器投射系統,增加箔條/曳光彈投放器和電子對抗系統。據聞“獵豹”會裝上以色列的埃爾塔(Elta)EL/M-2035雷達,這是一種多功能的脈衝多譜勒雷達發展自“幼獅”C2的埃爾塔EL/M-2021B多功能脈衝多譜勒雷達。EL/M-2035非常先進,擁有相干傳送器和一個穩定的多頻度接收器,提供了在寬頻頻率里可靠的下視/下射功能和高解釋度的地 圖繪製。它亦可以向飛行員提供戰機經過的地形圖表,和空中或地上目標的速度與方位。它還能夠在46公里的距離上以至少五 種空對空模式(自動獲取目標,瞄準線視軸,下視,上視和掃描時追蹤)追蹤幾個目標。它還有至少兩種空對地模式(波束銳化地圖繪製/地形迴避和海上搜尋)。在以色列的“獅”(Lavi)戰機計畫被取消後,該雷達被用於一些多功能戰鬥機的升級,“獵豹”可能是其中的一種。
“獵豹”攜帶南非國產武器,如V3B/C空對空飛彈。值得注意的是紅外製導的V3B“庫克利彎刀”(Kukri)近距格鬥飛彈,它能夠和頭盔瞄準器配合使用,還可以在“石茶隼”武裝直升機上裝備。“獵豹”可攜帶的武器總重4,000千克,包括兩門30mm“德發” (DEFA)機炮,阿姆斯科(Armscor)V3B“庫克利彎刀”(Kukri)、肯特朗(Kentron)V3C/U-Darter“標槍手”、“怪蛇”3(Python)、“蜻蜓”2(Shafrir)等空對空飛彈,AS-30等空對地飛彈,阿姆斯科(Armscor)250千克、500千克炸彈,集束炸彈,火箭發射器,雷射瞄準器吊艙等。
“獵豹”第一架原型 機是由雙座的“幻影”III D2Z改造而成,於1986年首飛。之後所有“幻影”III BZ,III DZ和III 2Z都被改成雙 座“獵豹”DZ。上述型號主要為多用途戰機和教練機,為單座“獵豹”戰機的研製開了一條路。其它的改型還有由“幻影”III EZ,III RZ,III R2Z的“獵豹”EZ單座戰鬥機、研製中的偵察型“獵豹”R/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