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故事的背景設定在1961年的美國南部,一個出生在貧窮家庭的早熟女孩通過貓王的唱歌與舞蹈,來逃避家庭的不幸與生活的壓力給自己帶來的不良影響。而本片的片名《獵犬》正是貓王的名曲之一。
這是一個發生在美國南部地區的故事。故事發生在1961年美國阿拉巴馬州的鄉下,講述了一個年輕的早熟女孩萊維倫(達科塔·范寧飾)的成長曆程,以及她在成熟的過程中如何讓音樂和美好填補上生活的無奈及家庭不幸的大坑。
萊維倫和奶奶格拉米(派珀·勞瑞飾)一起住,但奶奶是一個嚴厲的、狂熱的猶太教信徒,在一些事情上對待萊維倫的態度使萊維倫內心受到了極深的傷害,於是萊維倫更多的時間還是和住在不遠處的爸爸萊維(大衛·摩斯)在一起。萊維倫的爸爸性子剛烈、脾氣火爆,但他對她唯一女兒的愛勝過一切。萊維倫也非常依賴自己的父親。有一天,萊維倫的爸爸領回了一個神秘的陌生女子愛倫(羅賓·萊特·潘飾),在與愛倫相處的過程中,萊維倫感受到了她從未感受過的來自母性的愛與溫暖,愛倫也非常喜愛乖巧懂事的萊維倫。但愛倫終因忍受不了萊維倫爸爸的火爆脾氣和大打出手離開了他們。萊維倫因愛倫的冷漠離開而悲傷,便一個人跑到湖邊去,並因此與她家附近的園丁(也是一名蛇醫)——說話充滿哲理的黑人查爾斯(阿非莫·奧米拉尼飾)成為了朋友。查爾斯看出了萊維倫的憂鬱與悲傷,教會了她在黑暗中審視自己,以得到內心的解放。
查爾斯告訴萊維倫,世界上能慰藉人心的東西,遠不止貓王的音樂。在萊維倫內心感到不適時查爾斯都會幫助她走出陰影,並且尋找快樂。
萊維倫從小男友巴迪那裡得知貓王即將來萊維倫的小鎮開演唱會,為了得到門票,萊維倫在巴迪的介紹下給當地一個外號叫“伍登男孩”(克里斯托夫·桑德斯飾)的傢伙唱歌跳舞(非正常),然而換來的卻是“伍登男孩”對自己的侵犯。第二天萊維倫的父親萊維在農場工作時遭到雷擊,雖得以保全性命,但卻幾近痴呆。萊維倫傷心欲絕的同時不得不擔起照顧父親的重任。
雖然有查爾斯這個心靈的夥伴,但萊維倫還是漸漸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對家庭失去了希望,精神幾近崩潰。一個偶然的機會,查爾斯知道了“伍登男孩”對萊維倫所做的骯髒事情,憤怒的查爾斯馬上知道了萊維倫一直以來異常表現的原因,他馬上趕到萊維倫家,將面色蒼白的萊維倫帶到了自己的住處,並激發了萊維倫內心最痛苦的情緒。萊維倫對查爾斯一通亂打之後,查爾斯將她帶到了他的小樂隊面前,引導她用音樂將自己從悲哀中解救出來。萊維倫用顫抖的聲音唱出了《獵犬》,找回了自我。
最終萊維倫拯救了自己。查爾斯也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幾天后,萊維倫的母親因自己無法放棄對萊維倫的愛與責任回來接萊維倫。萊維倫在找回自我後認識到自己必須遠離這悲哀的地方,在對父親說出發自肺腑的最後一句“我愛你”後,萊維倫便與愛倫一起遠離了這個令人傷心的小鎮。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達科塔·范寧 | Lewellen | |
派珀·勞瑞 | Grammie | |
大衛·摩斯 | Daddy | |
伊莎貝拉·弗爾曼 | Grasshopper | |
科迪·漢福德 | Buddy | |
阿非莫·奧米拉 | Charles | |
Ryan Pelton | Elvis Presley | |
Ron Prather | Truckdriver | |
克里斯托夫·桑德斯 | Wooden's Boy | |
吉兒·斯科特 | Big moma thornton | |
喬迪·湯姆森 | Preacher | |
Sean Andrew Wallace | Boy | |
羅賓·懷特 | Stranger Lady | |
威廉·史密斯·約爾頓 | Wooden Boy Friend |
職員表
製作人 | Stacey Bakula |
導演 | 戴寶拉·卡姆普梅爾 |
編劇 | 戴寶拉·卡姆普梅爾 |
攝影 | 愛德華·拉奇曼 |
配樂 | Me'Shell NdegéOcello |
剪輯 | Sabine Hoffmann |
選角導演 | Craig Fincannon |
藝術指導 | Tim Grimes |
美術設計 | William G. Davis |
服裝設計 | Leigh Leverett |
幕後製作
處於暴風眼中的《獵犬》
因該部影片涉及強姦幼童的內容,而使整個劇組被置於暴風中心,遭受來自方方面面的批評和指責。自從影片在威爾名頓殺青以來,導演迪寶拉·卡姆普梅爾就用了兩年多的時間來與世俗的偏見和輿論做鬥爭。
對《獵犬》的“討伐”最早始於2006年7月,一個地方保守派廣播電台在一次“脫口秀”節目上對該部影片的腳本指指點點,並且毫不留情,焦點始終集中在12歲的童星達科塔·范寧在片中飾演一個被姦污的小女孩。美國天主教聯盟(Catholic League)要求聯邦政府介入調查,確定該片在拍攝過程中是否已經違反了未成年人保護法里關於“色情”的條款。許多致力於“家庭價值”的組織也請求法律機構採取行動阻止該片的拍攝和上映。
面對《獵犬》背負的罵名,導演迪寶拉·卡姆普梅爾相當神傷,“帶著偏見,觀眾很難給出理性的評價”。當被問及范寧的表現以及是否站在導演這邊時,導演卡姆普梅爾說道:“她給予了我難以置信的支持,包括她的家人和經紀公司。當輿論開始大面積出現並要求剪掉小女孩被強暴的鏡頭時,他們卻一再堅持‘誰也不可以改寫這個腳本,你不需要對那些鏡頭做任何刪減或者處理。’”
她對片中的爭議段落做出解釋:“任何一個對電影製作有常識的人都明白鏡頭是可以剪輯的,影片裡出現的那些鏡頭與在實際拍攝過程中的幾乎是兩樣。小女孩被強暴的鏡頭是經過技術處理的,我認為范寧對此最有發言權,她曾經說過‘這只是電影而已。’”她進一步指出,“沒有人會將同樣的質疑針對那些充滿暴力鏡頭的影片裡,當觀眾看到有人的頭在影片中被打爆時,怎么不會說,‘噢,上帝啊,難道他的頭真的已經被打爆了嗎?’這只是無知的表現。”
曾經與多位好萊塢大牌明星合作過的童星達科塔·范寧也因為出演該片而受到一些抨擊,且殃及其家人。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范寧說,“人們現在開始攻擊我及我的家庭,我覺得這已經做得有些過火了,幾乎所有的人都把矛頭指向了我的媽媽,而這是我最不能接受的,同樣這也完全沒有必要。這些行為都深深地傷害了我及我的家人。”同時,范寧強調這樣的行為和表現是非理性的,因為在影片中表現的那些被強暴的鏡頭並非如大家所想的那樣赤裸裸。“在沒有看完一部電影前人們本不應該妄下評斷,《獵犬》是部值得一看的電影。”范寧補充道。“我知道我媽媽肯定會帶我去看一部與之類似的電影,你也最好準備好把這個世界上將要發生的所有事情都告訴你的孩子,因為世界本來就是這樣,並非都似玫瑰色般溫馨。況且,這只是一部電影而已。”
《獵犬》是導演迪寶拉·卡姆普梅爾執導的第二部電影,卡姆普梅爾早在1996年就已經完成了《獵犬》腳本的創作。然而,由於資金的問題,一直沒能把這部腳本最終搬上銀幕,直到2006年4月才開始拍攝這部影片,“就是到了那個時候,我也依然不確定資金是否到位。開機的時候到位的資金只夠支撐整個劇組一周的費用,資金短缺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這種壓力對於導演而言是相當大的。”
儘管遭致了很多的爭議,以及飽受資金問題的困擾,卡姆普梅爾仍依然決絕地要帶著這部片子參加聖丹斯電影節,並且是在劇組其他成員不知情的前提下。2006年11月,當聖丹斯電影節的“準入券”拿到手後,卡姆普梅爾不得不強打精神更加努力地投入到這部影片的製作中,“在整個準備的過程中我們都快變得神經錯亂了,”卡姆普梅爾說道,“參加電影節的是一個相當粗糙的剪輯版,真的太粗糙了。我們所提供的影片情節,僅僅包括了開頭、經過和結尾。”
2007年1月,導演帶著這部片子征戰聖丹斯電影節,觀眾要么不禮貌地中途退場,要么影片結束後悄然離開而十分吝惜自己的掌聲,這一切似乎已經決定了這部片子以後的經歷將會更加波折和坎坷。但卡姆普梅爾仍不後悔當初參加聖丹斯電影節的決定,“如果我們當時沒有參加聖丹斯電影節,那么這部電影根本沒辦法最後完成拍攝並與觀眾見面。”而用100萬美元買斷《獵犬》發行權的艾瑞克·帕金森——帝國影業的CEO對此卻持反對意見,“迪寶拉帶著還未完成的影片參加聖丹斯電影節犯了戰略性的錯誤,因為她並沒有從一開始就給觀眾帶去一部完整的影片。”
無論如何,在這部影片上,導演卡姆普梅爾從未想到過要放棄,“這是我的心血”、卡姆普梅爾補充道,“就我看來,這部電影本來就是一部私人的小眾電影,從編劇到拍攝,我都遵從我內心裡最真實的想法,儘管大部分的人都不認同我的心血,但只要我的這些心血能夠觸動到某個人的心靈,那我付出再多也值得了。”
影片評價
毫無疑問,達科塔·范寧是個專業的演員,無論在銀幕上發生了什麼,她也根本不會受其影響。——好萊塢線上
和片中的女主角一樣,《獵犬》同樣受到了野蠻的對待。 ——《紐約時報》
和導演的嚴肅認真相一致的是演員們的全力以赴——范寧儘管為受人懷疑的劇本所牽制,但在片中的表現絲毫不會令人懷疑她的表演天賦;摩斯更是懷著極大的勇氣擁抱了這個讓他墮入“深淵”的父親角色,這個角色讓他看上去如此的歇斯底里。——Moviesonline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