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方劑之獨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獨活敗毒散主治外感脅痛。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黃連敗毒散具有發汗解表,散風祛濕的功效,主要用來治療外感風寒濕邪,憎寒壯熱,頭痛項強,肢體酸痛,無汗,脈浮緊,苔白滑者。
組成 功用 主治 古籍論 點評敗毒散主治發汗解表,散風祛濕。用於傷寒溫病,憎寒壯熱,項強頭痛,四肢酸痛,噤口痢疾,無汗鼻塞,咳嗽有痰。敗毒散是一劑扶正解表劑,由柴胡、前胡、川芎、枳殼...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注意事項羌活敗毒散的來源是《症因脈治》卷一。是由羌活、獨活、柴胡、前胡、防風、荊芥、甘草、川芎組成。主治傷寒無汗發熱。
羌活敗毒散-《症因脈治》卷一 羌活敗毒散-《症因脈治》卷四 羌活敗毒散-《症因脈治》卷一連翹敗毒散,中藥方劑,主要成分有柴胡、羌活、桔梗、金銀花等,主治癰疽、疔瘡、乳癰,及一切無名腫毒,初期憎寒壯熱,頭痛拘急者。出自《古今醫鑒》卷十五。
方一 方二荊防敗毒散,中醫方劑名。出自《攝生眾妙方》卷八。為發表劑。具有發表解汗,散風祛濕之功效。主治外感風寒濕邪。症見惡寒發熱、頭項強痛、肢體酸痛、無汗、胸膈痞...
歌訣 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蒼朮敗毒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大白》卷二。具有辛溫散表之功效。主治濕毒外襲皮毛,內侵血分,令人身發寒熱,大便下血,腹反不痛。
組成 功用 主治 重要文獻摘要【別名】敗毒散、敗毒加黃芩湯 【組成】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川芎、黃芩、桔梗、枳殼、人參、茯苓、甘草。 【附註】敗毒散(《醫林繩墨大全》卷一)、敗毒加...
【來源】《赤水玄珠》卷十一。 【主治】三陽經腳氣流注,腳踝上熱腫,寒熱如瘧,自汗或無汗。 【用法】每服4錢,加生薑3片,薄荷頭1個,水1鍾半,煎1鍾,熱服。
【加減】在上部者,加桔梗1錢;在下部者,加木瓜、牛膝各1錢;如濕氣成患而在下,去蟬蛻、僵蠶。 【主治】風瘡疥癬,癮疹,紫白癜風、赤游風,血風臁瘡丹瘤,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