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城關鎮位於獨山縣城,是縣人民政府所在地,同時也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北界麻萬,東鄰水岩、南接基長、堯梭、西連羊鳳。總面積134.27平方公里。2004年年末總人口52559人,其中農業人口24868人,常年流動人口1萬人左右。耕地總面積14387畝。處於成都、重慶出海口的軸心位置,(距重慶650公里,貴陽195公里,湛江872公里,北海794公里,防城港720公里),周邊縣、周邊鄉鎮的物資流通和人員流動主要通過我鎮去往西南、中南腹地和華南沿海各省,是黔南南五縣商品集散地,是名副其實的黔南南部旱碼頭。全鎮轄中華街、和平街、北集街、中南社區、鐵路等5個居委會和北門、西門、春場、古塘、涼亭、小河、翁橋、三橋、一橋、三井、新寨、中和、擺獨、奇山、龍山、新力、新華、草寨等19個行政村,173個村民小組。交通
城關鎮是貴新高等級公路和獨荔、獨平、210國道線的交匯地,黔桂鐵路從北至南縱貫我鎮,現在正進行提速改造,建成後時速為140公里/小時,客貨運站就在城郊,貴新高等級公路的擴建工作正進入實施階段,交通優勢十分突出。電力資源
縣城內建有110KV變電站一座,加上規劃區內的一座35KV變電站,一座110KV的變電站(容量為12.6KVA),目前供電量富餘,同時還擬在城南工業園區建一個500KV,220KV城區變電站,更能保障轄區內的工業用電。通訊設施
城區已開通2.5萬門的程控電話,村村通程控電話,並且電信公司、聯通公司、移動公司和鐵通公司都在我鎮開通了通訊網,實現通訊無盲點,同時寬頻網站建設已開通,運行正常,目前有6000戶上網用戶。礦產與農作物
鎮境內有大量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石灰石、矽石礦、方解石、重晶石、白雲石、銻、硫、磷、錳、鉛鋅、鐵等礦山可供開發利用,其中以半坡銻礦最為有名,是貴州著名的礦區,其儲量大、品位高,具有易采、易選、易冶的特點。精銻出口國際市場。位於奇山村境內的牛洞鐵礦,儲量豐富。鉛鋅礦遍布草寨、新寨、奇山等地。又新發現有硫鐵礦、汞礦等,這些礦產資源有待開發。 獨山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溫度15℃,年降雨量1300毫米,年無霜期280天,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植物種類藏量豐富,比較適合冷涼蔬菜、經果林、藥材和常規農業種植。主要農產品有稻穀、玉米、大豆、洋芋、紅薯、油菜籽、蔬菜。水果主要有柑橘、板粟、桃子、梨子、李子。茶葉有牛洞茶葉,泡茶時葉尖朝下,茶水清亮,湯色微黃透明味香。苦丁茶葉、數量較多,有開發前景。森林資源豐富,主要分布在擺獨、中和、奇山一帶。擺獨村盛產生漆並久負盛名。旅遊資源
建有碧綠的翠泉森林公園,有考古價值相當高的地質公園,有清代著明詩人、書法家、“西南巨儒”莫友芝的紀念館即“影山草堂”,烈士陵園,以盆景花卉為主的瑞和園,有抗戰時期修建的軍用飛機場等人文古蹟。除此之外,還有與城關鎮唇齒相依的深河抗日文化園,國家級紫林山森林公園,陽地民族文化村,碧綠風情島等旅遊景點。在景區還可以品嘗有300多年歷史的頗具民間風味的獨山鹽酸菜,現在該產品遠銷港澳、日本及東南亞國家,成為最佳無公害綠色食品。魯迅先生曾讚譽獨山鹽酸菜為“中國第一素菜”。還有遠銷東南亞國家的貼花背帶,手工貼花兒童貓鞋,工藝蠟燭等產品。在城區有集商貿、休閒、娛樂、居住為一體的五星花城宅居小區、銀杏花園住宅小區、獨秀商貿樓、紀元小區、凱勝商貿城、中南廣場、秀山商城等。還有供大家生活方便的工業品批發市場、八角亭綜合市場、北集農貿市場,獨秀建材市場、明珠購物中心、佳美樂超市、恩源購物廣場、光明超市等5000餘個商業網點。近年來,城關鎮黨委政府圍繞“富民強鎮”和“創一流鄉鎮”的目標,農業方面:充分利用獨山氣溫與廣西地區氣溫的差異大力發展種植反季節蔬菜遠銷兩廣,全鎮共推廣西紅柿、芥蘭、折耳根、辣椒、蔥、姜、蒜等蔬菜種植面積10000餘畝,與蔬菜商訂單生產3000餘畝,建有3個蔬菜產銷協會,一個花木協會,一個仔豬產銷協會,建有稻田養魚在魚塘上搭架種植葡萄、瓜類的立體生態農業示範點,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等。畜牧業方面:主要抓好三元雜交豬、肉牛、奶牛的飼養,現在年均出欄肥豬2萬餘頭,仔豬4萬餘頭。實現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工業方面:城關鎮是獨山縣主要工業區,縣屬工業企業大多建在城關鎮境內,有著相對優越的區位優勢,現在在鎮南面的城關小河已形成了以東峰集團、德金公司、黃利清公司、新陽—龍騰公司、小河冶煉公司、三利公司等冶金、化工工業區,年產值3.5億元。工業經濟初具規模。我鎮立足以工業立鎮,商業強鎮,科教興鎮,依法治鎮的思路,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加快發展為第一要務,以維護穩定為第一責任,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經濟增量、財政增長、農民增收為重點,以控制人口增長為保障,堅持“三個文明”建設一起抓,2004年實現工農業生產總產值38128萬元,同比增長32.1%,財政收入2925萬元,同比增長50.8%。2003年我鎮被黔南州政府授予“經濟強鎮”。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00年的1200元升至2004年的1919元。全鎮經濟呈現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
正在發展的獨山縣城關鎮誠邀天下客商,四方賓朋來這裡觀光、旅遊、洽談項目、投資辦企業,共同發展。
綠色產業化
整地施肥、打上地膜、移栽幼苗。“這些都是有標準的,胡亂來可不行。”4月25日獨山縣堯梭鄉堯梭村的楊益林正在嚴格的按照步驟在自家的一畝地上種植西紅柿,“這樣種植是比較麻煩,投入也多些,但是種得好這一畝地里能收成近20000斤。”除了一畝西紅柿外,楊林還種了半畝的細刀豆。就在這一畝半的田地里,2007年他的收入是2萬元,2006年是1萬元,2005、2004年收入幾千元,而在更早的時候只有幾百元的收入,“那時候不想種地,都到外面打工”。
同楊益林一樣,以前很多不願種地的農戶都回到了地里,“現在種植的品種好,產量高,銷路好,種地的收入也很不錯。”
這一切得益於獨山把農民種植業結構調整與發展工業相融合,用發展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用經營企業的理念管理農業,引導農民發展訂單農業,採取“公司+農戶+基地”的種植模式,擴大了種植規模,拉長產業鏈。
2000年,獨山憑藉自身高原氣候和距離兩廣近的優勢,乘7、8月份兩廣市場上蔬菜缺乏的時機,發展起了專供這一市場空當的“冷涼蔬菜”。
迎合市場需求選擇的優良品種,加上標準化的田間管理,拉溝攏箱種植使得產業得到迅速發展。西紅柿種植面積從最初的1200畝增加到了3萬畝。從廣西引種的法國細刀豆試種成功,種植面積也從最初的2000餘畝發展到年種植萬畝以上。
大量的兩廣客商紛紛前來收購,以前農民挑擔四處吆喝叫賣,如今坐在家中守著賣。專門生產銷售反季節無公害冷涼蔬菜的獨山秀峰農產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利用大型冷藏庫的優勢,產品經過加工包裝後遠銷珠江三角洲沿海各大城市。
有了對話市場的話語權,如何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提高農民收入?獨山規劃建設了麻萬食品輕工業園區和下司輕工業園區,以園區為載體構建農產品加工和勞動密集型聚集區,吸引沿海地區相應產業梯度轉移,重點引進鹽酸菜、細刀豆、辣椒、榨菜、葛根、西紅柿、肉製品、奶製品等合作項目,努力打造食品加工產業鏈。
南寧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與獨山東峰企業集團合資,2003年在獨山縣麻萬輕工業園區組建貴州獨山東峰食品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專門從事細刀豆的深加工,生產細刀豆罐頭,通過出口食品生產衛生註冊,取得自營進出口經營權資格,成為省內首家罐頭食品出口企業,產品直接出口銷往德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等歐盟國家,供不應求。帶動農戶近萬戶,把細刀豆每公斤2元的價格提升到2.6元,戶均實現產值1000元以上,每年為農戶帶來1200多萬元的收入。通過招商引資,重慶客商在下司工業園區投資創建黔鑫醬菜廠,增加了傳統榨菜的附加值,提升了榨菜的價格,種植戶實現收入134.14萬元,成為了冬季農業農民增收的亮點。
在這種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經營格局中,獨山縣形成了一系列農業產業加工鏈條,每年帶動農戶近4萬戶,促農增收6000多萬元。
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獨山加強對農產品生產加工科技投入,培育自己的農產品品牌。2005年省科學技術廳批准,州、縣共建的省級現代農業科技園區——外向型特色蔬菜農業科技園區,在獨山成立,重點在基長鎮、麻萬鎮、城關鎮、堯梭鄉等6個鄉鎮的15個行政村進行蔬菜品種推薦、最新科技示範、現代農業展示,以帶動農產品的高科技標準化種植。
縣科技部門還與貴州大學、省農科院合作,邀請專家攜項目入駐科技示範園,示範指導標準化種植和農產品深加工,選派科技特派員深入到農戶和企業中進行技術指導,進行綠色無公害標準生產和加工。
現在獨山已經獲得5萬畝無公害蔬菜產地認定和農業部無公害產品認證,提升了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在兩廣銷售的基礎上,部分優質產品打入香港市場。通過各方麵條件的審核,基長鎮已經獲得農業部門批准建立2萬畝的供港蔬菜生產基地,生產的蔬菜將直接供應香港市場。
獨山的農產品品牌也獲得了市場認可。在第三屆貴州名特優農產品展銷會上,“獨山”牌鹽酸菜、“貴草”牌巴氏殺菌乳分別獲得“貴州省名牌產品”稱號;“大峰禾”牌系列精米香米以及“獨山秀峰牌”皺椒、無公害西紅柿獲得“名特優產品”稱號,增加了企業競爭的砝碼,帶動農業產業的發展。
通過努力,獨山農業走出了一條從農戶分散種植、經營到標準化、規模化、科技化的發展道路,以工業化的理念謀劃農業的發展,促進了綠色、生態、和諧獨山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