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永城市城關鎮位於蘇魯豫皖四省結合部,素有"豫東門戶"之稱的永城市老城區,現為全市的商貿中心。簡介
轄8個行政村,1個街道辦事處,18個居委會,人口100000人,其中農業人口9000人,耕地6000畝。資源
永城市城關鎮交通便利,它北臨隴海線,西依京九線,311國道和鄭永省道貫穿全境。城鄉公路交織成網,是全市的交通樞紐。
城關鎮電力充沛,通訊事業發達,基礎設施完善,城市功能完備,街面全部硬化,鎮區內實現了"三通一平"。
城關鎮資源豐富,優質無煙煤全國聞名,現已開採的城郊煤礦就在鎮區內,已查明儲量31億噸。城關鎮是小麥、大豆、玉米、棉花、蔬菜等農副產品的生產區和集散地,豐富的農副產品、煤炭資源和區位優勢,使城關鎮具有很大的發展後勁。
經濟建設
永城市城關鎮以“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活動為契機,圍繞如何實現老城的新崛起開展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他們把“三新”活動與當前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一是成立稅收征管領導組,廣辟稅源,強化征管,截至7月底,完成一般預算收入2100多萬元,占全年任務的117%,實現了經濟發展的新跨越。二是加大城市管理力度,整合隊伍,強化執法,使店外經營、亂搭亂建等現象明顯減少。三是加速新農村建設步伐,走基礎設施建設先由鎮財政墊資,再向上級財政申請撥付的路子,先後投資300多萬元建設南園村、東關村等,使之村容整潔,鄉風文明,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統一戰線工程
永城市城關鎮黨委、鎮政府大力實施統一戰線凝聚力工程,強力推進了富民強鎮步伐的邁進。使該鎮經濟綜合指數連年排名商丘市鄉鎮第一位。今年前5個月招商引資近億元。
為充分發揮出各社會階層、各類從業人員投身經濟建設的積極性,城關鎮成立統一戰線工作領導組,制定統戰工作規章制度,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工作中他們把民營個體業主、科技人員個體戶、中介組織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作為凝聚、調動各方面力量的“著力點”,並把統一戰線工作與其他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啟動多種載體、多種層面,全方位地將人的精神力量凝聚起來。抓龍頭,在黨委中開展創“六好”活動,增強向心力、凝聚力;抓重點,在村黨支部中開展創“五好”活動,提高戰鬥力;抓作風,在鎮幹部中開展公僕教育、作風整頓,樹立良好形象,密切幹群關係;抓學習,在村幹部中開展素質教育,提高自身素質。
為了最佳化硬環境,該鎮先後投資近千萬元,把城區10多條街道全部修成水泥路,道路兩側鋪設彩磚,安裝燈箱,栽上風景樹,水、電、路等城市設施日趨完善。為最佳化軟環境,該鎮完善13項優惠政策,凡在本鎮辦企業者,一切手續由鎮裡辦理,分文不收,優先安排場地;企業有困難,只需打一個電話,鎮立即派人幫助解決;杜絕“四亂”,對重點企業實行掛牌保護。去年,該鎮為成立的溫州商會無償提供辦公場所,提供優質服務,結果創新了招商載體,以商招商,近一年多商會又招來數千名溫州人來永城投資經商,投資300萬元以上的項目接連建了10多個。2003年招商引資1億多元,今年前5個月又引資近億元,全鎮民營企業發展到286家,個體戶1200多家。
城關鎮還充分發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營企業家等黨外人士的智慧型優勢,為促進經濟發展服務。充分發揮工商聯、商會的職能優勢,為加快民營經濟發展服務。充分發揮與台僑胞的交往優勢,為招商引資服務。充分發揮優惠政策及資源、地域發展優勢,為投資辦項目者提供優質服務。
特色產業
白色經濟
永城市是全國優質小麥生產基地,每年種植小麥100多萬畝以上,且處黃淮小麥產區腹地,小麥資源十分充足。上世紀80年代,永城有很多作坊式小型麵粉廠。
麵粉城
“到永城,不到城關鎮不算到永城;到‘中國麵粉城’,不到城關鎮不算到‘中國麵粉城’。”日前,參加“中國作家世紀論壇”到商丘永城採風的湖北作家曾繁松深有感觸地說,...2005年10月12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永城市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授予“中國麵粉城”稱號,永城市成為全國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