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明代隆慶年間(1567-1573),山東提學鄒善數次來嶗山遊覽,覺得洞名有點俗氣,陪同前來的即墨縣令楊方升根據《史記》中的“老君,猶龍也”的記述,改洞名為“猶龍洞”,沿用至今。
主要景點
洞額“雲是老子曾過此,後有濟北黃石公”為明末學者顧炎武詩句,由當代著名書法家沈鵬題寫。洞口右側石壁上是元代著名書法家趙孟頫所書《道德經》第一章全文摩崖石刻,筆畫流暢,功力深厚。洞頂這塊大圓石,上部刻有3組星座圖,還刻有“混元石”3個字。傳說1000多年前劉若拙獨自一人在上面練功10年而不輟,才修煉成一代名道。過去,這個圓石上並沒有台階,所以一般道士上不去。能輕鬆上去的道士則會按照上面的星座圖指示的方位,朝著不同的星斗練功。沿太平宮後牆西行不遠,大家看到的這塊圓形巨石,由另外兩塊巨石支撐著。這3塊巨石構成了一個天然的石洞。洞外石壁上鐫有凸刻雙鉤的4個大字——“鰲老龍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