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口風景區

仰口風景區

仰口風景遊覽區位於嶗山景區的東北部。景區嵐光靄氣中群峰峭拔,爭奇鬥妍,翠竹青松里掩映著“海上宮殿”太平宮;關帝廟置身蒼松山楸間,前臨澗水、襟倚翠竹。懸崖峭壁下隱蔽著諸多奇石怪洞:有載記元朝著名道士邱處機的詠嶗山景物詩21首的白龍洞;歷代道士練功之地猶龍洞;由“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塊巨石構成的白雲洞。在有名的獅子峰巔可欣賞動人的奇觀“獅峰賓日”,峰下可仰觀迷人的勝景“獅嶺橫雲”。此外,景區中的上苑山、將軍崮、中心崮、二仙山、鑽子崮、覓天洞,以及仰口灣、雕龍磯、峰山岬角無不是山峰、海灣秀色盡現。寬闊平展,非常美麗,沙質優良,海水澄碧的仰口海灘則是理想中的海水浴場。

基本信息

發展歷史

仰口風景區 仰口風景區

風景區有:仙山宮殿、太平宮、奇峰異石、深谷幽澗、名人遺蹟 、海灣沙灘。 宋太祖趙匡胤於960年敕封嶗山道士劉若拙為“華蓋真人”, 撥款重修太清宮,新建上清宮和上苑宮,作為劉若拙的別院,上苑宮建成於太平興國年間,976年宋太宗賜名為“太平興國院”。

南宋祥興二年(1279年),元軍攻陷杭州,南宋末代皇帝的妃子謝麗、謝安姊妹化妝逃來嶗山,在太平興國院出家,遂更名為“太平宮”。太平宮有殿堂、道舍17間,建築面積為500平方米,占地面積為2 500平方米。宮內照壁上刻有“海上宮殿”4個大字,是清末書法名家華世奎手書。照壁背面刻有鄧山撰文,蔡省廬書“太平宮記”。宮後有當年劉若拙練功的“混元石”,石下天然洞初稱“老君洞”,明朝時改稱“猶龍洞”。

太平宮北側亦有一天然石洞,命之為“白龍洞”,洞頂有元代道士邱處機七絕詩20首,傳為邱處機的真跡。太平宮周圍有不少歷代名人的題字刻石,有明代的陳沂、藍田、鄒善及現代詩人臧克家等人的墨刻。 仰口風景區多奇峰怪石,有“獅子峰”、“綿羊石”、“混元石”、“龍眠石”、“雙松抱石”等。

景區掠影 景區掠影

1979年,國家投資20萬元,由青島市園林局嶗山風景區管理處負責對仰口風景區進行恢復和建設:整修廟堂7間;重塑神像9尊;修復了太平宮主殿——玉皇殿;恢復了鍾亭和“太平曉鍾”石碑;恢復了“龍涎泉”、“猶龍洞”、“混元石”等著名景觀;修復廟內外歷代名人刻石13處; 新增名人刻石22處;恢復和整理“白龍洞”及邱處機詩刻;在獅子峰上安設石桌、石凳, 在峭壁邊緣增設圍欄;在距廟門150米處用花崗岩建“觀日台”1座; 整修游步道及石台階900米;加固了著名景觀“雙松抱石”的石基部分;整修宮內庭院道路和花壇, 綠化面積2 000平方米。另外,開設了接待室、小賣部、攝影部等。1988年6月移交嶗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管理。

旅遊信息

到仰口風景區乘汽車有3條公路可以到達:一條是走南線,從太清宮風景遊覽區、棋盤石風景遊覽區沿海岸邊的環山公路到仰口景區;一條是從李村經夏莊鎮北行到惜福鎮,再由惜福鎮東行經王哥莊南行到仰口;一條是或從沙子口經漢河、柳樹台、北九水、大嶗觀,或從李村經北宅到大嶗觀,再從大嶗觀經劈石口去王哥莊,由王哥莊南行到仰口。

公交

可乘106、109、110、383、615、618、627、926路等公車到仰口站下車。

導遊圖 導遊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