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骨[猴骨]

猴骨[猴骨]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酸,平。 用於風寒濕痹,四肢麻木,驚癇。 味酸,性平。

基本信息

簡介

中文名稱:猴骨。來源為猴科動物獼猴或紅面猴的乾燥骨骼。產地主產於雲南、貴州、廣西、四川、廣東、海南等地。採收加工全年可捕獵,捕捉後殺猴去皮、肉,將骨骼曬乾或焙乾。
藥材性狀本品全架包括頭骨、脊椎骨、肋骨、尾骨和四肢骨等,黃白色至淡棕色;頭骨與人的頭骨相似;脊椎骨較粗大,共28節;肋骨細瘦而彎曲,13對;尾骨15節,從前至後漸細小;四肢骨的掌爪均帶皮毛,前肢骨較短,上節骨(肱骨)長10~13厘米,下節骨(尺骨與橈骨)長11~14厘米,後肢骨稍長,上節骨(肢骨)長15~17厘米,微彎曲,下肢骨(脛骨和腓骨)長13~15厘米。質堅,斷面白色,中空。微有腥氣,味微酸。以潔淨、不帶殘肉、有光澤者為佳。

性味和功用

酸,平。歸心、肝經。祛風除濕,鎮驚。用於風寒濕痹,四肢麻木,驚癇。常用量3~10克。用時需炒制入藥。

附註

猴的肌肉干燥後稱猴子肉,亦入藥。味酸,性平。補腎壯陽,收斂固精,祛風除濕。用於腎虛陽痿,遺精,遺尿,神經衰弱及風濕痹痛。常用量15~20克。民間有用於小兒疳積,食積,腹脹不消。

生藥材鑑定

骨胳分四肢骨和全身骨兩種規格,以淨筋肉、無霉壞、臭味、蟲蛀為佳。

中藥化學成分

骨含大量碳酸鈣;灰分含鈣、鱗、鎂、鈉等。含檸檬酸鹽、乳酸鹽、乙糖胺、羥脯氨酸、B一葡萄糖苷酸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