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葉方竹
別名線葉方竹,禾本科,寒竹屬。 由於其中基部節內著生著短刺狀的氣生根,在一些地方被稱為刺竹子。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狹葉方竹
- 拉丁學名:Chimonobambusa angustifolia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 綱:單子葉植物綱(Monocotyledoneae)
- 亞綱:鴨跖草亞綱(Commelinidae)
- 目:禾本目(Poales),有資料把禾本科歸莎草目(Cyperales)。
- 科:禾本科(Gramineae)
- 亞科:竹亞科(Bambusoideae)
- 屬:寒竹屬(Chimonobambusa)
- 種:狹葉方竹
- 命名者及年代:C. D. Chu et C. S. Chao
- 分布區域:廣西,貴州,湖北,陝西
基本信息
狹葉方竹(C.angustiflia D. D. Chun et C. S.Chao)
【種中文名】:狹葉方竹
【種拉丁名】:Chimonobambusa angustifolia C. D. Chu et C. S. Chao
【種別名】:線葉方竹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屬中文名】:寒竹屬
【屬拉丁名】:Chimonobambusa
【國內分布】:產陝西、湖北、廣西、貴州。生海拔700--1400米。模式標本采自融水九萬大山。
【海 拔】:700-1400
【命名來源】:[Journ. Nanjing Tech. Coll. For. Prod. 3: 36.f.5. 1981]
【中國植物志】:9(1):343
【組中文名】:方竹組
【組拉丁名】:Sect.Oreocalamus (Keng) Wen D.Ohrnb.
【亞族中文名】:倭竹亞族
【亞族拉丁名】:SHlBATAENAE
【族中文名】:倭竹族
【族拉丁名】:SHIBATAEEAE
【超族中文名】:竹超族
【超族拉丁名】:BAMBUSATAE
【亞科中文名】:竹亞科
【亞科拉丁名】:BAMBUSOIDEAE Nees
【目中文名】:禾本目
【目拉丁名】:GRAMINALES(POALES)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別名】:線葉方竹。形態特徵
竿高2-5米,直徑1-1.5厘米,下部的節內環生短刺狀的氣生根9-14條;節間略呈四方形或圓筒形,長10-15厘米,起初綠色,密生白色柔毛和稀疏刺毛,後變無毛而具細疣點及印痕;竿環較平,惟在有分枝的節處則甚隆起;籜環留有籜鞘基部的殘餘及淡褐色纖毛;竿每節分3枝,但亦有多枝者,枝條實心,其節處強烈隆起。籜鞘紙質至厚紙質,短於其節間,黃褐色,背面上部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或淡黃色圓斑,下部則疏生淡黃色柔毛及小刺毛,鞘緣密生黃褐色纖毛,縱肋明顯,小橫脈紫色;籜耳不發達;籜舌截形或拱形,甚至強烈拱狀上突,全緣,有微小纖毛;籜片極小,錐狀三角形,長3-5毫米,系由籜鞘頂端向上收縮而成。末級小枝具1-3 (4)葉;葉鞘無毛,惟鞘緣生易落的纖毛;葉耳缺;鞘口繸毛僅3-5條,長3-5毫米,直立,蒼白色;葉舌低矮,呈拱形;葉片紙質或薄紙質,線狀披針形至線形,長6-15厘米,寬5-12毫米,無毛,次脈3或4對,小橫脈呈長方格狀。花枝未見。筍期8-9月。分布
廣西、陝西南部、漢中、湖北、四川等,海拔700~1300m,生長於闊葉林下較陰濕的溝道和坡面的山凹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