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種中文名:狹葉帚菊種拉丁名:Pertya angustifolia Y. C. Tseng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屬中文名:帚菊屬
屬拉丁名:Pertya
海 拔:3550
命名來源:[Guihaia 5(4): 328.f.1: 1. 1985]
中國植物志:79:007
系中文名:華帚菊系
系拉丁名:Ser.SinensesLing
組中文名:帚菊組
組拉丁名:Sect.Pertya
族中文名:帚菊木族
族拉丁名:MUTISIEAE Cass.
亞科中文名:管狀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CARDUOIDEAE KITAM.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小灌木。枝有長短枝之別,長枝極纖細,具顯著縱棱和溝槽,被白色柔毛、其與老枝的皮均易開裂。長枝上的葉互生,無柄或具長約1毫米的短柄,葉片薄紙質,披針形或狹披針形;長2—3.5厘米,寬3—6毫米,頂端漸尖,基部稍狹,全緣,略背卷,上面被極疏的柔毛,邊緣有緣毛,下面近無毛;中脈在上面微凹人,在下面顯著凸起,無側脈和網脈;短枝上的葉3—4片簇生,大小常不等,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大者長2.2—3厘米,寬3—6毫米,小者長8—12毫米,寬約2—3毫米,頂端圓,有微凸尖,下面最頂端的凸尖處叢生絹毛,其它性狀與長枝的葉同。頭狀花序單生於短枝的簇生葉叢中,花期長約10毫米,直徑7—8毫米,有花7朵;總花梗線狀,長約2厘米或不及,被白色短柔毛;總苞闊鐘形,長5—6毫米,直徑約5毫米,總苞片約3層,邊緣多少被蛛絲狀毛,外層卵形,長約3毫米,寬約2毫米,頂端短尖,中層倒卵狀長圓形或近橢圓形,長6—7毫米,寬2--2.5毫米,頂端鈍,最內層倒披針形,長4.5—6毫米,寬0.8—1毫米,頂端短尖或鈍;花托狹,無毛,直徑約1.5毫米。花全部兩性,花冠管狀,長7—8.5毫米,向上稍擴大,5深裂,裂片稍不等長,長圓形,長者達3毫米,短者僅2.5毫米或更短;雄蕊5枚,花葯長3.5毫米,頂端尖,基部具漸狹的尾部;花柱分枝短,緊倚,內側扁而頂端略尖;子房倒錐形,被白色疏毛,長僅1毫米。成熟的瘦果未見。冠毛乾時雪白色,略粗糙,長約6毫米。花期4月。用 途:本種與阿富汗帚菊P.mattfeldiiBornm.極近緣,然本種葉背面除頂端有簇生的長軟毛和邊上有緣毛外,余均無毛,頭狀花序比總花梗短,長約10毫米,總花梗長達2厘米而與其有別。
產地分布
產於四川西部(道孚)。生於草地或灌叢中,海拔約3550米。模式標本采自四川道孚。菊科、帚菊屬植物
帚菊屬(Pertya Sch. -Bip.),菊科,18種,分布於日本至阿富汗,中國有10種,產西北、西南至東南部。灌木;葉聚生小枝之頂或側芽上,膜質,有鋸齒;頭狀花序無柄,單生於葉叢中,同性,盤狀,花少數,全部兩性,結實;總苞狹鍾狀,總苞片多列,覆瓦狀;花序托小,裸露;花冠管狀,頂端5深裂,裂片狹,外卷;花葯基部矢形,有長尾;瘦果倒卵狀長圓形,有5棱;冠毛豐富,外面的較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