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

狐假虎威

狐假虎威是漢語成語,讀音為hú jiǎ hǔ wēi,是先秦時代漢族寓言故事。假:借。狐狸借老虎之威嚇退百獸。後以狐假虎威比喻仰仗或倚仗別人的權勢來欺壓、恐嚇人。出自《戰國策·楚策一》: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基本信息

故事

狐假虎威 狐假虎威
提示,這是一則家喻戶曉的寓言故事,說的是狐狸憑自己的智謀逃出了虎口。後來都用來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狡猾的狐狸憑藉老虎的威風,在森林中嚇唬別人,但是,狡詐的手法決不能使狐狸改變虛弱的本質。把戲一旦被戳(chuō)穿,它非但會受到群獸的圍攻,還將被受騙的老虎吞吃。引申說明仗勢欺人的壞蛋,雖然能夠 囂張一時,但最終決不會有好的下場。

寓意,人們用它來比喻倚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也諷刺了那些仗著別人威勢,招搖撞騙的人。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勢。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導讀,一切狡猾,奸詐的人,總是喜歡吹牛皮,說謊話,靠欺騙過日子.這種人雖借外力"逞雄"一時,而本質卻是最虛弱的.

出處

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楚策一》:“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簡單講解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指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示例,明·馮夢龍《警世通言·趙春兒重旺曹家莊》:“他把中人就自看做一半債主,~,需索不休。”

“果然府中來借,怎好不借?只怕被別人~的誆的去,這個卻保不得他。”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

典故,荊宣王問群臣(狐假虎威!)

解釋譯文

原文

狐假虎威 狐假虎威

荊宣王問群臣曰:“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誠何如?”群臣莫對。江乙對曰:“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而專屬之於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猶百獸之畏虎也。”

譯文

楚宣王問群臣,說:“聽說北方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這樣的嗎?”群臣無人回答,江乙回答說:“老虎捕捉各種野獸來吃,有一天捉到一隻狐狸。狐狸(對老虎)說:‘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獸的領袖,如果您吃掉我,就違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話,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後面,看看群獸見了我,有哪一個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獸見了它們,都紛紛逃跑,老虎不明白群獸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卻以為是害怕狐狸。現在大王的國土方圓5000里,大軍百萬,卻由昭奚恤獨攬大權。所以,北方諸侯害怕昭奚恤,其實是害怕大王的軍隊,這就像群獸害怕老虎一樣啊。”

原文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已而走也,以為畏狐也。——《戰國策》

解釋

(狐假虎威) 假:假借,憑藉。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風去嚇唬其它野獸。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去欺壓別人。

(虎求百獸而食之)求 :尋求,尋找。

(子無敢食我也)子:你。無:不。

(天帝使我長百獸)長(zhang):同“掌”,掌管。

(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然:對的,正確的。遂:前進,前往。

(故遂與之行)遂:於是。

(獸見之皆走)走:逃跑。

(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畏:害怕。

《狐假虎威》的譯文

老虎尋找各種野獸吃掉他們,抓到一隻狐狸。狐狸說:“您不敢吃我!上帝派遣我來做各種野獸的首領,現在你吃掉我,是違背上帝的命令。你認為我的話不誠實,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隨在我後面,觀看各種野獸看見我有敢不逃跑的嗎?”老虎認為狐狸的話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獸看見它們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獸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認為它們是害怕狐狸。

道理

從上面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知道,凡是借著權威的勢力欺壓別人,或借著職務上的權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來形容。

同時也說明凡事應開動腦筋,不能盲信盲從,否則,就會鬧出笑話。

英文版

The tiger seeks the various wild beast eating them up , grasps to one Charley. Charley says: "You do not dare have meal in me! That God dispatches the chieftain who comes to make the various wild beast me , you eat me up now, is the order going against God. You think that my words is not honest , I go on foot in your front , you follow behind me , watch the various wild beast to see that I have daring not to run away? The tiger thinks that Charley's words is reasonable, therefore walking right away together with it. Wild beast see them having run away. The tiger does not know the wild beast is to be afraid of self but run away , thinks that they are to be afraid of Charley.

典源

戰國策 戰國策
《尹文子》逸文(據《太平御覽.卷四九四.人事部.詭詐》引)
虎求百獸食之,得狐。狐曰:子無食我也,天帝令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言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之畏己而走,以為畏狐也。
註解
虎:一種形似貓而體形碩大的動物,全身黃褐色,具黑色條紋。性兇猛。獨居,善游泳。於夜間狩獵,以鹿、羊、豬等為食。
狐:一種形似犬的動物,較犬而小,體瘦,面部較長。吻尖突,耳朵三角形。尾大而長,毛多為赤黃色。性聰明敏感,喜食野鼠、鳥類、家禽等。
長百獸:為百獸之長,即作 百獸之王
逆:違逆,違背。
走:逃跑。
參考資料
另可參考:《戰國策.楚策一》、《春秋後語》(據《太平御覽.卷九○九.獸部二一.狐》引)、漢.劉向《新序.卷二.雜事》 

典故說明

狐假虎威最早的典源出自於《尹文子》,後來有多本文獻引及,其中最能表示狐假虎威意思的是《戰國策》。《戰國策》所記載的故事是這樣的:戰國時,昭奚恤是楚國有名的大將,威震四方。楚宣王便問群臣:我聽說北方國家都很怕昭奚恤,是這樣嗎?」群臣都無言以對,只有江一打了個比方說:老虎專門捕獵各種動物為食,有一天抓到一隻狐狸,狐狸說:你敢吃我嗎?天帝已命我為百獸之王,你若吃我就是違逆天帝的命令。如果不相信,可以走在我後面,看看其它動物見到我有什麼反應。於是老虎便半信半疑的跟在狐狸後面,所有動物看到都嚇得逃走。老虎以為牠們真的是怕狐狸,而不知道其實野獸們怕的是牠自己。今天大王您有五千里的領地,有超過百萬的大軍,但統御軍隊的是昭奚恤,所以北方諸國其實怕的不是昭奚恤本人,而是您的軍隊啊!猶如野獸們怕的是老虎,而不是狐狸一樣。這個狐假虎威的故事,後來演變成為一句成語,用來比喻借著有權者的威勢欺壓他人、作威作福。
書證
宋.洪邁《容齋五筆.卷一.狐假虎威》:諺有『狐有虎威』之語,稚子來扣其義,因示以《戰國策》、《新序》所載。
元.方回〈梅雨大水〉詩:狐假虎威饒此輩,鼠穿牛角念吾民。
《警世通言.卷三一.趙春兒重旺曹家莊》:居中的人還要扣些謝禮,他把中人就自看做一半債主,狐假虎威,需索不休。 
《文明小史.第三○回》:這些人只要等到署了個缺,得了個差使,就狐假虎威的發作起來了。
《儒林外史.第一回》:想是翟家這奴才,走下鄉狐假虎威,著實恐嚇了他一場。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
例子:果然府中來借,怎好不借?只怕被別人~的誆的去,這個卻保不得他。(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比喻借著有權者的威勢欺壓他人、作威作福。
使用類別用在「仗勢欺人」的表述上。
例句
他平日依仗著出身官家,狐假虎威,欺負他人。
頭兒出來我都不怕,我還怕那些狐假虎威的小土匪?
今日給你點名分,你可別就狐假虎威,到處招搖惹事。
哼!他以為有個總經理岳父,就可以狐假虎威亂欺人?
他只是董事長身邊的司機,卻常狐假虎威地發號施令。
你何必怕他?他只不過是在狐假虎威,虛張聲勢罷了!
這可惡的奸臣仗著國君的信任,就會狐假虎威欺壓忠臣。
我實在看不慣他那狐假虎威的醜態,恨不得給他一巴掌!。
這些惡人盡在老百姓面前狐假虎威,一碰到大官無不哈腰鞠躬。
他也沒啥本事,只因為出身官家,便狐假虎威,為非作歹起來了。
發生戰爭的時候,往往有人狐假虎威,仗著敵人威勢反過來欺壓自己同胞。
平常這批人仗著老爺狐假虎威,如今老爺失勢,這批人當然成為過街老鼠了。
辨識
近義詞仗勢欺人、狗仗人勢狐假鴟張鼠憑社貴、驢蒙虎皮 
反義詞獨步天下、獨擅勝場
參考詞語狐藉虎威
釋義即「狐假虎威」。
書證
《宋書.卷九四.恩幸列傳.序》:人主謂其身卑位薄,以為權不得重。曾不知鼠憑社貴,狐藉虎威,外無逼主之嫌,內有專用之功,勢傾天下,未之或悟。
參考詞語虎威狐
釋義即「狐假虎威」。
北周.庾信〈哀江南賦〉:或以隼翼鷃披,虎威狐假。沾漬鋒鏑,脂膏原野。
參考詞語假虎張威
釋義即「狐假虎威」。
明.李開先《寶劍記.第三出》:托賴著君王洪福,父母權豪。雖是假虎張威,誰不避豺狼當道?

成語故事

戰國時代,當楚國最強盛的時候,楚宣王曾為了當時北方各國,都懼怕他的手下大將昭 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問朝中大臣,這究竟是為什麼。 當時,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敘述了下面這段故事:
“從前在某個山洞中有一隻老虎,因為肚子餓了,便跑到外面尋覓食物。當他走到一片 茂密的森林時,忽然看到前面有隻狐狸正在散步。他覺得這正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於是,便一躍身撲過去,毫不費力的將他擒過來。 可是當它張開嘴巴,正準備把那隻狐狸吃進肚子裡的時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說話了:
‘哼!你不要以為自己是百獸之王,便敢將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經命令我為王中之王,無論誰吃了我,都將遭到天地極嚴厲的制裁與懲罰。’老虎聽了狐狸的話,半信半疑,可是,當它斜過頭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鎮定的樣子,心裡不覺一驚。原先那股囂張的氣焰和盛氣凌人的態勢,竟不知何時已經消失了大半。雖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為是百獸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獸見了我都會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來統治我們的!
這時,狐狸見老虎遲疑著不敢吃它,知道他對自己的那一番說詞已經有幾分相信了,於 是便更加神氣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後指著老虎的鼻子說:‘怎么,難道你不相信我說的話嗎?那么你現在就跟我來,走在我後面,看看所有野獸見了我,是不是都嚇的魂不附體,抱頭鼠竄。’老虎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便照著去做了。 於是,狐狸就大模大樣的在前面開路,而老虎則小心翼翼的在後面跟著。他們走沒多 久,就隱約看見森林的深處,有許多小動物正在那兒爭相覓食,但是當它們發現走在狐狸後面的老虎時,不禁大驚失色,狂奔四散。 這時,狐狸很得意的掉過頭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這種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驚膽戰, 但他並不知到野獸怕的是自己,而以為他們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計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勢完全是因為假借老虎,才能平著一時有利的形勢去威 脅群獸而那可憐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還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懼昭奚恤,完全是因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裡,那也就是 說,他們畏懼的其實是大王的權勢呀!”從上面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知道,凡是藉著權威的勢力欺壓別人,或藉著職務上的權力 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來形容。

成語接龍

狐假虎威→威脅利誘→誘敵深入→入土為安→安閒自在→在天之靈→靈丹妙藥→藥店飛龍→龍雕鳳咀→咀嚼英華→華冠麗服→服低做小→小肚雞腸→腸肥腦滿→滿城風雨→雨收雲散→散灰扃戶→戶樞不蠹→蠹國嚼民→民心不壹→壹敗塗地→地瘠民貧→貧賤不移→移風平俗→俗下文字→字斟句酌→酌古準今→今生今世→世擾俗亂→亂臣賊子→子子孫孫→孫龐鬥智→智勇兼全→全神關注→注玄尚白→白眉赤眼→眼花耳熱→熱可炙手→手急眼快→快心滿志→志在四方→方領矩步→步步登高→高明遠識→識禮知書→書生之見→見噎廢食→食不果腹→腹有鱗甲→甲第連天→天怒人怨→怨女曠夫→夫貴妻榮→榮古陋今→今來古往→往古來今→今月古月→月下老人→人情冷暖→暖衣飽食→食藿懸鶉→鶉居鷇食→食不暇飽→飽食暖衣→衣裳之會→會家不忙→忙中有失→失魂盪魄→魄散魂消→消愁解悶→悶悶不樂→樂昌分鏡→鏡里觀花→花街柳巷→巷尾街頭→頭暈目眩→眩視惑聽→聽天委命→命途多舛→舛訛百出-出其不意-意料之中-中原問鼎-鼎力相助-助人為樂-樂此不疲-疲憊不堪

成語造句

狐假虎威 狐假虎威
1、偽軍狐假虎威,跟日本侵略者一起對我冀中根據地進行“掃蕩”。
2、他哥哥當還鄉團團長,他狐假虎威仗著他哥哥的勢力,橫行鄉里,無惡不作。
3、發生戰爭的時候,往往有人狐假虎威,仗著敵人威勢反過來欺壓自己同胞。
4、主管狐假虎威,欺壓屬下,我們這些小職員每天過著仰人鼻息的日子,能不處處小心謹慎嗎?
5、舊社會,漢奸狐假虎威欺壓人民,最終沒能逃脫歷史嚴正的判決。
6、哼!他以為有個總經理岳父,就可以狐假虎威亂欺人?
7、小狗看到主人在身邊,馬上狐假虎威地對大狗叫起來。
8、他只是董事長身邊的司機,卻常狐假虎威地發號施令。
9、我實在看不慣他那狐假虎威的醜態,恨不得給他一巴掌!
10、做人應該要獨立,不要做狐假虎威依附領導的事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