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國女詩人。1830年12月10日出生於麻薩諸塞州阿默斯特鎮一個律師家庭。祖上是當地的望族,父親曾一度出任國會議員,家庭以保守的傳統自詡。她從小受到正統的宗教的教育,青少年時代的生活單調而平靜,很少外出,僅作過一次旅行。20歲開始寫詩,早期的詩大都已散失。1858年後閉門不出,70年代後幾乎不出房門,文學史上稱她為“阿默斯特的女尼”。研究者至今仍不明白她長期隱居的原因。她在孤獨中埋頭寫詩,留下詩稿 1,775首。在她生前只有 7首詩被朋友從她的信件中抄錄出發表。在她創作時,華·愛默生所領導的“超驗主義”運動在離阿默斯特不遠的康科德興起,她年輕時曾接觸到愛默生的思想,愛默生反對權威、崇尚直覺的觀點,使她與正統的宗教感情發生衝突,處於對宗教的虔誠與懷疑的矛盾之中。她的詩主要寫高傲的孤獨、對宗教追求的失望、死的安詳等,反映了複雜的心理狀態。她的詩稿沒有註明創作的日期,在隱居寫詩的30年中,詩的風格和題材也沒有明顯的變化,所以她的作品的年代都是編者所加。據某些研究者估計,在50年代末至60年代上半期她寫了800首詩,她的最佳之作大多出於這個時期。她的詩在形式上富於獨創性,大多使用17世紀英國宗教聖歌作者艾薩克·沃茨的傳統格律形式,但又作了許多變化,例如在詩句中使用許多短破折號,既可代替標點,又使正常的抑揚格音步節奏產生突兀的起伏跳動。她的詩大多押半韻,即聽來似乎有韻,而實際上並不嚴格押相同的韻。形式上這些革新使她的詩避免19世紀維多利亞時期詩的風格中甜膩圓熟的音調,而具有許多現代派詩人所刻意追求的粗糙美。她的詩也擺脫了浪漫主義詩歌的直抒胸臆或感嘆,善於用獨特的形象和比喻,以表現複雜的內心活動。
狄更生於1886年 5月15日逝世。她的親友曾選編她的遺詩,於19世紀末印出 3集,但逐漸為人忘卻。直到美國現代詩興起,她才作為現代詩的先驅者得到熱烈歡迎,對她的研究成了美國現代文學批評中的熱門。
從1921年起,狄更生的書信陸續選編出版。其中有許多表現出與她的詩相仿的謎一般的意趣,這也說明她的生活內容過於狹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