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經

牽經是紡織業的術語,是將已卷繞在簇子上的絲線,按織物規格要求均勻地卷繞到經軸上去。

牽經是將已卷繞在簇子上的絲線,按織物規格要求,如經絲總頭份、門幅、長度等均勻地卷繞到經軸上去。
(一)牽經的工具與工藝
古代牽經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經耙式,另一種是軸架式。
I.經耙式牽經
(I)手工牽經所需的主要工具有:溜眼、掌扇、經耙、絞桿數根及通經架子等。
經耙的構造:由兩根平行木柱和兩根橫檔連線支撐成一個架子,兩木柱之間距離為3米.每個木柱的中間部分均勻釘有30個木樁,木樁長15厘米,相鄰兩個木樁間間距為5厘米。
(2)經耙式牽經的工藝
較為早期的牽經方法,將調好絲的簇子按一定的規律排放在地上,從飯子上退解出來的絲線,通過一根平行於地面離地面70-80厘米高的光滑的木桿集束在一起,繞到平放在地上兩根平行木柱的木樁上。此種牽經方法適用於經絲絲條粗、頭份較少的織物。
適用範圍較廣的牽經方法,如圖3一巧所示,將調好絲的簇子按一定的規律排放在地上,從失子上退解出來的絲線,首先一個溜眼穿一根經絲,四個溜眼為一組,溜眼使A子上的絲線行走方便,而且能分清每一根經絲,便於解決在牽經過程中出現的斷頭,打滾及笠子的更換,通過溜眼的絲.接著穿人掌扇,掌扇相當於現在的分絞箱,用作打絞。單數的經絲穿人瓷孔,偶數的經絲從相鄰竹片中間穿過。直到穿完一條牽經的經絲數,所牽的每一條經絲數應為偶數。這樣才可以方便地打上下絞,打絞一般由牽經的二人共同完成,牽上手的人打上絞,牽下手的人打下絞,再傳給上手,通過掌扇的所有經絲在打完上下絞後一起進人經耙進行牽經,在起點處用絞線編平紋絞,終端處用2根絞桿對牽經條數進行計數,直到牽完為止。然後在起始處將經絲剪斷,有平紋絞的一頭扎在經耙上,另一頭拉出,慢慢地卷繞到通經架上,準備進行通經。
2.軸架式牽經
軸架式牽經方法有據可循的首見於南宋樓躊“耕織圖”。軸架式牽經的工具為笠子、經架、圓框,如。圖中有三個織婦在操作,兩人在前,一人轉動圓框卷繞經絲,另一個人左手拿木梳一把,右手作理經之狀;在後面經架處有一婦女,將絲箴上的絲線進行牽理排列,以防亂頭。還有一種,主要是中間一人的操作略有不同,中間有一婦女以左手握分經箱一把,以理通經絲的紐結,並均勻她排絲於圓框上。待圓框上經絲卷繞到預定長度後,剪斷打結,再將圓框上的經絲卷繞到經軸上。
(三)牽經的注意點
在牽經過程中,要求上下絞打得正確,如出現誤絞,應在上經耙前處理好,否則將會在造機及上機織造時帶來困難。牽經過程中控制牽經張力,特別是在經耙上的經絲張力,儘量使經絲處於被拉直狀態,不要出現時松時緊的現象。並注意觀察筷子上的退解情況,出現缺頭或滾絞應及時處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