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納,F.J.
正文
美國歷史學家,用“邊疆學說”和“地域理論”解釋美國歷史的創始人。1861年11月14日出生於威斯康星州波蒂奇鎮,1884年畢業於威斯康星大學。在校期間,接受其導師W.F.艾倫關於社會乃不斷進化的有機體的新思想。1890年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博士學位後,在威斯康星大學(1891~1910)和哈佛大學(1910~1924)教授歷史。1927年任加利福尼亞州聖馬利諾的亨廷頓圖書館副研究員。繼續研究地域理論。1932年3月14日逝世。在威斯康星大學任教期間,他撰寫三篇論文:《歷史的意義》(1891)、《美國歷史中的問題》(1892)和《邊疆在美國歷史中的意義》(1893)。第一篇要求歷史學家根據當前形勢觀察歷史,運用社會科學的全部工具解釋人類行為,研究過去的各個方面,而不僅限於政治史。第二篇詳盡說明美國歷史的獨特之點,要求歷史學家確定自然條件對民族發展的影響,研究在美國文明特點的形成中當地環境與歐洲遺產的相互作用。第三篇闡明了著名的“邊疆學說”。他認為,美國人性格和制度都有許多明顯的特點,它們主要來源於一種獨特的環境,尤其是來源於一條不斷向西移動的邊疆和“自由的土地”。他認為,在向西部移殖的擴張過程中,美利堅民族逐漸形成了不同於其歐洲祖先的特徵:富有流動性和創造力,強調資產階級個人主義和實利主義等。因此,在西進運動過程中,人和制度都“美國化”了。特納從美國的實際出發研究美國歷史的發展比他的前輩用“原種論”解釋美國歷史前進了一大步,但他極力強調美國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獨特性,卻為反馬克思主義的"美國例外論"提供了理論基礎。邊疆學說中貫穿一種擴張主義思想,這種思想認定美國之向新的領土擴張乃美國歷史發展的“天定命運”,從而宣告美國擴張政策是美國過去,現在和將來的基本規律之一。
特納認為,美國政治的歷史只能被理解為各地域之間利益的一系列調整與和解的歷史。這就是他的“地域理論”的核心,其主旨在於闡明決定美國歷史發展的不是階級和階級鬥爭,而是地理環境(即地域)。
特納的史學思想-特別是“邊疆學說”和“地域理論”支配美國歷史的寫作和研究達30多年之久,後來雖然遭到猛烈的攻擊和批判,但仍不失為解釋美國歷史發展的重要學說之一。
主要著作還有《1830~1850年的美國》、《新西部的興起》(1906)、《美國歷史中的邊疆》(1920)和《地區在美國歷史中的意義》(1932,獲1933年的普利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