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廟簡介
韓愈廟位於陝西商州市牧戶關鎮秦嶺村,翻越秦嶺大山的藍關古道——牧護關之巔。也稱為“韓文公祠”。距古長安城(西安)75公里。從古城出發東行,過白鹿塬,穿曳湖入藍田,行進水陸庵,後面是一座大山,山勢巍峨。一條清澈的河,從大山潺潺西流,環繞在峽谷的山路沿著河水,發出稀里嘩啦的聲響,讓寂靜的峽谷有了聲響,河底的魚兒在潭中自由自在的享受著秦嶺源頭溪流的淳美。大山深處,少了繁鬧,清脆的鳥鳴讓心頭壓抑的凡事化為有。歷史風雲
千年歷史,千年路。路是人走出來的,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不知道是誰當年第一個從這裡走過?山間就多了腳印,印證在清河的青石上,形成一個又一個壁窩,如上天賦予,如此神奇。那位老掉牙的爺爺從悟真寺走下,那興盛於隋唐後期的石馬樁在告訴我們,那些印跡以滄桑千年。順清河而上,S型的山路一灣接一灣。山巒如彌勒佛的大肚,瀉下直立於水面,雄壯宏偉,讓人仰視“佛爺腰”的大度和容氣之勢。是林必然茂密,山崖脊骨,區區薄土,百年蒼茫大松,在陽光中更加渾然氣勢。
漫遊於青山綠水的藍關古道,感受千百年仙人沉澱的印跡,讚嘆大自然美不勝收的風景,心情依然澎湃激昂。在通往古長安城謀求功名利祿之千辛、知萬苦。人在旅途,或懊喪哀嘆、或功名千秋。而在歷史的長河中,幾主長嘯?萬古常青??
依然在茫茫眾生中,熱情於生命的美好,跋涉在藍關古道上尋找著屬於我的那份情感,那份嚮往。陽光明媚,碧水蕩漾,不息的暢流在石間,發出生命的音樂。折下樹枝編織一個青春的環,掛在脖子上,淡淡的花香,伴著徒步的汗滴,在陽光下你追我趕,你藏我喚的追逐,把笑聲留在古道,讓回聲蕩漾在遠遠的相思。
一路走來,大山就是靠山,小河就是道路,崎嶇在藍關古道的征途。行進在“商州界”處,半山腰處聳立一塊大牌,上書大詩人白居易“我有商山君未見、清泉白石在胸間”的佳句,讓人心中一亮,面前是一幅美麗的水秀山青的大卷,吸引著探訪者的眼球。向韓愈祠走近,在一座“老爺山”的腳下,看見了仙師當年歇息的那塊青石,依然是那樣的冰涼。老早的時候,我聽說過這裡因為有仙師走過的足跡,也就有了“一百一十一間廟”輝煌的歷史傳聞。坐在了仙師當年曾經歇息的石頭上,梳理著自己的行囊,看到的是“一柏一石一間廟”古老遺址,感受著詩仙在風雪中一路走來的不易。
走進一個石條錯綜蒲城的古鎮,依然能看到古木板的房子,在歲月中彰顯著小鎮的滄桑,東行十華里,海拔一千四百餘米,雲繞山腰,如霧似雨,涼快如天然氧吧。沿斜坡的小路走近秦嶺,一座大山擋住了視野。這就是秦嶺山,一座把南北分開、崎嶇綿延的群山,形成了商州唯一的黃河流域源頭的牧護關支流,沿著藍關古道的河床,注入灞河。
一株龐大似骨架的枯松,見證著歷史的滄桑和漫長,樹和人一樣,是有生命年輪的。經歷百年興衰、千年風雨洗禮過的松骨,把歲月帶回遠古。“雲橫秦嶺”依然是那么博大、深奧、遠古和迷離。
一座民間修建的廟堂,成為秦嶺故道一道風景,斯者已去,來者不絕。祭奠與敬仰著仙師的人格魅力和詩篇的千古。
韓愈風采
歷程
韓愈:唐代詩人,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諡號文公,故世稱韓文公,是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蘇軾,蘇轍,蘇洵,歐陽修,王安石,曾鞏)之一。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郡望”一詞,是“郡”與“望”的合稱。“郡”是行政區劃,“望”是名門望族,“郡望”連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國範圍內的名門大族。而韓愈世居昌黎,故又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倡導者,故與其並稱為“韓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了“文以載道”和“文道結合”的主張,反對六朝以來的駢偶之風。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等。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稱。
生平
韓愈是我國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政治家、思想家、哲學家和教育家;他倡導和發起了“古文運動”,大力提倡秦漢以前的“古文”,並以自己的實踐實現了自己的主張,樹立了一代文風;他反對藩鎮割據,擁護中央集權;他濟愛黎民,為民謀利,重用人才,盡力傳播中原文化,贏得了人民的千載崇敬和景仰,後人尊稱他就是“文起八代之衰”、“百代文宗”。韓愈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的散文、詩歌創作,實現了自己的理論。其賦、詩、論、說、傳、記、頌、贊、書、序、哀辭、祭文、碑誌、狀、表、雜文等各種體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相傳在唐憲宗元和年間,被譽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因反對憲宗迎佛骨進《諫佛骨表》而觸怒憲宗,晨上朝奏摺,下午被貶為潮州刺史。離別長安去潮州赴任途中,途經商於古道藍田至藍橋入商州地界,時值隆冬,天氣突變,霎時狂風怒吼,飛雪滿天,積雪盈尺,步履艱難。護送韓愈的家童張千、李萬凍死在秦嶺山下,溝口處有一個大的土墩,相傳是二人合葬墳墓,墳墓下再有一棵大榆樹,至今此地依然被稱“榆樹溝”和“古墓灣”。詩詞
韓愈依然在風雪中艱難前行,適逢在秦嶺深山修仙的“八仙”之一韓湘子(韓愈的侄孫),算計到韓愈被貶遭難於此地,急忙下山迎接,韓愈不勝傷感,隨口吟出了千古傳頌的詩篇《左遷藍關示侄孫湘》,詩云:“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立碑修廟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韓愈,與秦嶺山頭立碑修廟,並將《諫佛骨表》和這首詩及韓愈生平鐫刻於石碑上。藍關古道的秦嶺山頂上就有了——韓文公廟。韓文公廟初建於唐朝末年,歷經滄桑、屢有修葺。明弘治十年又擴建廟宇,雕龍畫梁、塑文公像。清順治、康熙、雍正年間又重新修葺,建成了殿軒三楹、雲亭,旁邊立碑“秦嶺雲橫處”。也成為千百年來“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之地。從此“秦嶺雲橫”被列入商州八景之一,曾有著“四門兩扇”的美麗傳說,自古而今吸引無數墨客遊歷。廟內石碑林立、留下了歷代名人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然而,廟宇毀於被毀於文革年間。公元兩千年初,隨著312國道蘭小段的開通,藍關古道已是車水馬龍,藍關古道一些歷史流傳下來的遺址也相應遭到施工的破壞。秦嶺山頭,當地民眾自發組織在原址上修建了新的“韓愈廟”,以表後輩們依然對仙師的追憶和敬仰。由於資金的睏乏,廟宇很小,但香火很旺,滿地似紅地毯的鞭炮硝,一層一層。廟宇的中央塑有韓文公雕像,壁畫雕刻著當年風雪中仙師拉馬趕路的艱辛。紅門的上方刻有“文雄八代”四個大字,在陽光下更加耀眼。主門上刻有“一身正氣能凌雪、千古儒風自拔雲”的對聯,廟宇的柱子上刻著“文章起八代之衰、仁義繼千年之統”之楹聯。廟宇右側立於石雕“日月同光”。把一個千古仙師的歷史帶回到今天,流失的依然是歲月,留下的依然是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