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與危害
牡丹褐斑病是一種在牡丹生育後期常見的病害。
症狀
葉表面出現大小不同的蒼白色斑點,一般直徑為3-7毫米大小的圓斑。一片葉中少時有1~2個病斑,多時可達30個病斑。病斑中部逐漸變褐色,正面散生十分細小的黑點,放大鏡下絨毛狀,具數層同心輪紋。相鄰病斑合併時形成不規則的大型病斑。發生嚴重時整個葉面全變為病斑而枯死。葉背面病斑呈暗褐色,輪紋不明顯。
病原
褐斑病病原菌為變色尾孢菌(Cercospora variicolor Winter),屬絲孢綱、絲孢目。分生孢子梗淡色,偶有隔膜或屈曲,不分枝,大小為10~35×2~4微米。分生孢子無色至淡褐色,大小為40~120×2.0~3.5微米。
發生規律
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病組織和病落葉中越冬,成為第二年的侵染來源。以風雨傳播,從傷口直接侵入。多在7~9月份發病,颱風季節雨多時病重。下部葉先發病,後期管理放鬆,盆土過乾、過濕時病重。
防治方法
採收後徹底清除病殘株及落葉,集中燒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