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作簡介
《牡丹蘭石圖》的尺寸為:168×90cm。畫作上的鈐印為:“鱓印、宗楊、李忠定文定子孫”。作者落下的款識是:“清平自是才人調,艷麗無如妃子花,記得沉香庭北夜,墨痕粘壁影欹斜。復堂李鱓道人李鱓制。”。
作品欣賞
《牡丹蘭石圖》畫面上有李鱓的自作詩一首“清白自是才人調,艷麗無如妃子花,記得沉香庭北夜,墨痕粘壁影橫斜”。
畫中題詩用唐代楊貴妃的故事,來比喻牡丹於華貴之中也夾雜著幾許無奈淒涼。
《牡丹蘭石圖》畫中主景是牧丹和蘭花,傳統文人畫中以牡丹為富貴榮華的像征,而蘭花則是幽人高士的象徵。畫家用這兩種植物來入畫,曲折的表達出他即思富貴又慕清逸的思想。
牡丹,黃石,蘭花三組題材相互穿插動靜相宜。大寫意思是筆筆生髮而成的,由第一筆生髮出第二筆,前一筆和後一筆是相互依賴的關係。
作品則直接用墨筆來點寫花頭的陰陽向背,花瓣的高下仰俯。自然物象和大寫意手法的痛快淋漓達到了高度一致。
以這件作中的蘭而言,濃墨寫花葉如同書法中草書筆筆見力,組織穿插自然生動。花瓣則用淡墨,飄逸雅潔,這在他傳世繪畫作品中也是不可多見的。
創作背景
《牡丹蘭石圖》為李鱓晚年創作的作品。
畫家在落筆之初雖面對一片白紙,但胸有成竹毫無拘謹之感。
中國寫意花鳥畫的最高境界是意筆工寫,從表面上看是信筆一揮,而實際上這一揮是需要幾十年反覆錘鍊方可成就的,蘭花在李鱓的繪畫題材中占有著重要的位置,他畫蘭的名氣雖然沒有鄭板橋這樣大,但從藝術水平上說是一點也不輸給老友。
李鱓畫牡丹的作品傳世很多,有用雙鉤法點的,也有用小寫意法鉤完墨線後再用深淺不之色渲染的。
畫家簡介
李鱓(1686年-1762年)江蘇興化人。 鱓,一作觶,字宗揚,號復堂,別號懊道人。清代著名書畫家。擅畫花卉鳥蟲,初師蔣廷錫,用筆工細;亦系指頭畫家高其佩弟子,崇尚寫意,並取法林良、徐渭、朱耷、石濤,落筆遒勁,縱橫馳聘,有時使用重色或彩墨結合,頗得天趣。能以書法用筆入畫,形成潑墨淋漓,奇趣天成的獨特風格。亦能詩,善於長文題跋,有時還橫著題跋。 在“兩革科名一貶官”之後,至揚州賣畫為生。與鄭燮關係最為密切,故鄭有“賣畫揚州,與李同老”之說。 “揚州八怪”之一。傳世作品較多,著有《浮漚館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