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色盤

牛頓色盤又稱“七色板”。牛頓為說明日光的成分而製作的儀器。圓板分為七個扇形,依次塗有紅、橙、黃、綠、青、靛、紫七種顏色。將圓板迅速轉動,可見到板呈白色,說明日光是由以上七種色光合成的。

用來表示顏色混合效果的圓盤。1666年I.牛頓利用三稜鏡把太陽光分解成彩色光譜,並做了色光混合實驗。牛頓發現顏色混合後可產生中間色或另一種新顏色,他利用一個簡單模型把所有有關顏色混合的結果都概括進去。牛頓把光譜中從紅到紫的七種顏色按順序排列在一個圓上並各占一定區域,如圖所示。藉助於此模型可定性地預測各顏色混合後的結果。例如等量的紅色(R)和藍色(B)混合時,只需連結R和B點 ,從圓心O引直線通過RB的中點並交於圓上一點 ,交點所在處的紫色就是混合色。又如黃色和綠色混合後得草綠色 。若代表兩種顏色的兩個點的連線通過中心點O ,則該兩等量顏色合成為白色。凡能合成為白色的兩種顏色稱為互補色,例如圖中Rˊ和G點所代表的紅色和綠色是互補色。把圖中各區域著上相應顏色製成圓盤,並令其迅速繞軸轉動,利用人眼的視覺暫留效應(見視覺),視網膜上將產生七種顏色的混合,得白色。牛頓的這個模型並不十分精確,這是人們尋找顏色合成規律的最初嘗試。

另外,捷克的著名熱抽象畫家庫普卡,畫有一幅具有代表性的熱抽象作品《牛頓色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