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牛城遺址](/img/e/5d4/nBnauM3XzgDMwcjM0MTM0AjMzITM2YTNycTMwADMwAzMxAzLzEzLwA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不能忽視的遺址——新乾牛城遺址。學界人士也許都不會忘記那個讓世人矚目的新乾大洋洲遺址,但是卻忽視了 在新乾的另外一個重要的遺址——新乾牛城遺址。如果說兩者關係,應該說近乎姊妹。大洋洲遺址和牛城遺址都是在新乾大洋洲鎮發現的,兩個遺址的直線距離在3-4公里之內,據專家鑑定都是商周時期的遺址,這樣的發現不是巧合,具有明顯的相似性,從某種程度來說,這是同一個文化下的兩個遺址。所以有媒體和專家稱“新乾牛城遺址的發掘有望破解‘青銅王國之謎’”。
地理區域
![牛城遺址](/img/6/574/nBnauM3XwgTM2kDM1ITM0AjMzITM2YTNycTMwADMwAzMxAzLyEzLxM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牛城遺址位於有“依山憑險、形勝之地”的美稱的邢台市。市區有始建於唐朝開元年間的開元寺、明代的清風樓,元代著名科學家郭守敬紀念館等;邢台縣有著著名的仙翁山(又稱張果老山)、白雲山、小西天、凌霄山等風景區,具有“雄、險、奇、幽”誘人景色。柏鄉到境內有距今2000多年“株高八尺、花大如盤”被稱為神花的漢牡丹;臨城崆山白雲洞系溶岩洞景,造型具有罕見的特點和獨特價值,被譽為“北方一絕”。
邢台市已成為華北大平原上一個新興的工業城市。初步形成了能源、冶金、機械、建材、紡織、輕工、化工、醫藥、食品等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尤其是邢台生產的T815載重汽車、冶金軋輥、藍鳥牌家具、國富牌皮衣、“康必得”牌感冒藥、華龍牌速食麵、二月花等上百種產品,在國內外市場頗有聲譽和影響 。
歷史起源
![牛城遺址](/img/f/36c/nBnauM3XwIzM4QTNwcTM0AjMzITM2YTNycTMwADMwAzMxAzL3EzL3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邢台又稱“臥牛城”、“牛城”。相傳古時某年天降暴雨,農田被淹,洪水逼城,百姓遭難,有一神牛從天而降,一聲大吼,喝退了洪水,“牛城”的稱謂始終未變。它反映了邢台人民對牛的勤勞、敬業、開拓、奮進精神的敬佩之情。同時也激勵著牛城人民戰天鬥地、改造自然的雄心壯志。
牛城遺址源遠流長,距今已有3500多年的文明史,歷史上曾四次建國,兩次定都。商代祖乙帝曾遷都於此,戰國時是趙國早期國都,東晉時趙石勒又建都於此。邢檯曆經變革,曾幾易其名,隋唐稱邢州,宋稱信德府,元稱順德路,明清改為順德府。
臥牛城的又一由來:被傳為陶唐故都、伊祁舊里的臨汾,素來有臥牛城之稱。1977年10月,有人在城牆東北角取土時,挖出一個石匣,匣中有一尊鐵臥牛,並有明朱洪武年間的碑記一塊。鐵牛重 124斤,底座重33斤半。這大概就是臨汾被稱為臥牛城的見證。臨汾城池始建於西晉,距今約1600多年。鐵臥牛是什麼時候埋入城牆之中,無從考證。出土碑記中有“癸丑(1373)冬十有一月二十有五日”字樣,修整城牆時,就從城東北角挖出過此鐵牛;另謂五代梁開平二年( 908)九月吾州刺史徐懷玉刻記,記載梁晉交兵時,寇退而修城就曾挖出過此物,當時“以為祥”,便原封不動地將鐵牛埋在原處。明癸丑年第二次出土後,當時亦認為是“退滅寇兵之祥”,便擇吉日,藏之。1977年10月則是鐵牛第三次出土。現在這尊鐵臥牛已在臨汾市堯廟展出。
臥牛城的又一由來:被傳為陶唐故都、伊祁舊里的臨汾,素來有臥牛城之稱。1977年10月,有人在城牆東北角取土時,挖出一個石匣,匣中有一尊鐵臥牛,並有明朱洪武年間的碑記一塊。鐵牛重 124斤,底座重33斤半。這大概就是臨汾被稱為臥牛城的見證。臨汾城池始建於西晉,距今約1600多年。鐵臥牛是什麼時候埋入城牆之中,無從考證。出土碑記中有“癸丑(1373)冬十有一月二十有五日”字樣,修整城牆時,就從城東北角挖出過此鐵牛;另謂五代梁開平二年( 908)九月吾州刺史徐懷玉刻記,記載梁晉交兵時,寇退而修城就曾挖出過此物,當時“以為祥”,便原封不動地將鐵牛埋在原處。明癸丑年第二次出土後,當時亦認為是“退滅寇兵之祥”,便擇吉日,藏之。1977年10月則是鐵牛第三次出土。現在這尊鐵臥牛已在臨汾市堯廟展出。
發掘過程
![牛城遺址](/img/5/652/nBnauM3X1UDM1cDO3MTM0AjMzITM2YTNycTMwADMwAzMxAzLzEzL1c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國家文物局已批准江西省考古研究所,對新幹縣牛城遺址有計畫進行發掘。據江西考古研究所專家透露,新幹縣牛城遺址的發掘,不僅有望破解大洋洲商代大墓之謎,而且還有可能揭開其它更多歷史之謎,對研究商代贛鄱流域的文明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發掘意義
![牛城遺址](/img/d/252/nBnauM3XwgTNyMjNxYTM0AjMzITM2YTNycTMwADMwAzMxAzL2EzLw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新乾牛城遺址城牆和文化分布面積都比樟樹市吳城遺址大,城牆有3500米,遺址範圍達50萬平方米,而且有內城。地層文化堆積十分豐富,在一些地面,布滿各種紋飾的印紋陶俯視皆是。專家在1989年大洋洲商墓挖掘後曾預言:“江西新乾大洋洲商墓出土大量青銅器決不是偶然的,在商墓周邊肯定會發現方國的都城王宮舊址。”考古工作者會加緊探明牛城遺址與“大洋洲商代大墓”的必然關係。
考古之謎
![牛城遺址](/img/0/db9/nBnauM3XygTN3UTMyQTM0AjMzITM2YTNycTMwADMwAzMxAzL0EzLx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上世紀70年代,江西考古學家在距新乾不遠的樟樹吳城發現了吳城遺址,並在城址內找到了人類居住、生產、生活的實物遺存,通過多次發掘定位為商代都邑城址,至此,商代文明從中原越過長江,抵達贛鄱大地。但是,吳城文化遺址發現的青銅器非常少,吳城遺址發掘的墓葬也不多,更不用說發掘商代大型墓葬了。苦苦尋覓了20多年的江西考古工作者,終於於1989年在新幹縣大洋洲發現了商代大墓,且出土文物非常豐富,青銅器數量、品位、紋飾足可與河南安陽的殷墟婦好墓、四川廣漢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相媲美,從而徹底改寫了江西在商周時期是“荒蠻腹地”的歷史定論,證明了江西這塊紅土地與中原大地一樣,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
然而,樟樹吳城遺址自1973年至2003年30年時間裡,儘管進行了10次發掘,新乾大洋洲商墓從1989年發掘至今也有16年,可在史學界和考古學家頭腦中,仍然留下一個個謎團。諸如吳城遺址廢棄後,這些居民遷到哪裡去了?大洋洲商墓墓主是什麼身份?他的族屬關係如何?從出土的文物來看,與中原文化有何關係?等等。加上在江西,由於對先秦的歷史考古起步較晚,吳城的發掘實物又較少,考古學家急於尋找實物,對區域內的商周時期文化面貌進行排比歸納,形成系統的考古年代。這種種原因,都促使江西考古學家把眼光投向距大洋洲商墓直線距離只有5公里、距樟樹吳城僅有20公里的牛城。發掘新乾牛城遺址已列入江西考古“十一五”計畫。
據江西省新幹縣博物館負責人介紹,新乾牛城遺址城牆和文化分布面積都比樟樹市吳城遺址大,城牆有3500米,遺址範圍達50萬平方米,而且有內城。地層文化堆積十分豐富,在一些地面,布滿各種紋飾的印紋陶俯視皆是。有專家在1989年大洋洲商墓挖掘後曾預言:“江西新乾大洋洲商墓出土大量青銅器決不是偶然的,在商墓周邊肯定會發現方國的都城王宮舊址。”或許,尚待人們揭去神秘面紗的新乾牛城遺址,就是大洋洲商代大墓主人的“辦公場所”。
考察成果
![牛城遺址](/img/4/32c/nBnauM3X2MDO5ATO4QTM0AjMzITM2YTNycTMwADMwAzMxAzL0EzLy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牛城城址位於新幹縣大洋州鎮東北面2.4公里處,此次考古基本掌握了其地貌特徵和主要布局。牛城城址現存外城牆2565米,內城牆1424米,城牆的築造年代約在公元前1255年至公元前1195年之間。築牆方式為夯築,與吳城的堆築、河南鄭州商城的版築不同。考古人員還在江西境內首次發現了建築夯土台基,面積達5000平方米,台基四周分布著從商代中期至西周早期之間近百座面積5至30平方米不等的圓形房子。通過對出土文化遺物的分析,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有關專家認為牛城文化和吳城文化的差異性大於相似性,並推斷大洋洲商墓的主人應生活在牛城,而不是吳城。大洋洲商墓出土的陶器群的組合特徵以瘦高型的癟檔鬲(聯襠)為主,牛城鬲即呈這一特徵,而吳城則以分襠鬲為主。此外牛城遺址出土的陶豆與大洋洲商墓的棱座豆相似,而吳城遺址不見有此類豆。
牛城城址距上世紀80年代末發現的大洋洲商代青銅器大墓僅2.8公里,與吳城遺址僅20公里。經國家文物局批准,2006年10月開始,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牛城遺址進行首次大規模、有計畫、有學術目的的考古發掘。
江蘇牛城遺址
![牛城遺址](/img/e/f02/nBnauM3XyUzNwUTN3QzMyAjMzITMzIjN0kjMwADMwAzMxAzL0MzLw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資源食品
牛城遺址資源豐富,牛城遺址位於邢台市已發現礦產32種,有17種儲量位居河北省前5位。主要是:煤、鐵、銅、石灰岩、石墨、石膏、瓷土、石英、藍晶石、金鋼沙、大理石等。其中煤炭儲量25.3億噸,鐵礦石4.5億噸,均在河北省占重要地位;石膏儲量7.5億噸,在華北居第一。農副產品品種齊全。盛產小麥、棉花、玉米、花生等,素有“糧倉棉海”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