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門

牙門 [yá mén] 古時駐軍,主帥或主將帳前樹牙旗以為軍門,稱“牙門”。

古時駐軍,主帥或主將帳前樹牙旗以為軍門,稱“牙門”。

《後漢書·袁紹傳》:“ 麴義 追至 界橋 , 瓚 斂兵還戰, 義 復破之,遂到 瓚 營,拔其牙門。” 李賢 註:“《真人水鏡經》曰:‘凡軍始出,立牙竿必令完堅;若有折,將軍不利。’牙門旗竿,軍之精也。”《國語·齊語》“執枹鼓立於軍門” 三國 吳 韋昭 註:“軍門,立旍為軍門,若今牙門矣。” 清 王抃 《揚州次梅村師韻》:“牙門置酒宴公卿,錦纛雕鞍命北征。”

指武將。

《三國志·魏志·鍾會傳》:“斯須,門外倚梯登城,或燒城屋,蟻附亂進,矢下如雨,牙門、郡守各緣屋出,與其卒兵相得。”《資治通鑑·漢獻帝建安九年》:“ 孫權 聞亂,從 椒丘 還。至 丹陽 ,悉族誅 覽 、 員 餘黨,擢 高 , 嬰 為牙門,其餘賞賜有差。” 胡三省 註:“牙門,將也。”

用作將軍名號。

《資治通鑑·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拔牙門將軍 義陽 魏延 為鎮遠將軍,領 漢中 太守,以鎮 漢川 。” 胡三省 註:“牙門、鎮遠,皆 劉備 創置將軍號。”

官署。

《北史·宋世良傳》:“每日牙門虛寂,無復訴訟者,謂之神門。”

泛指辦事的機關。

魯迅 《書信集·致許壽裳》:“當枯坐牙門中時,懷想彌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