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醫負責制

天藍色服裝、淺綠色診箱、電動腳踏車、筆記本電腦……這是鄭州“片醫”的標準形象。自2008年起,鄭州市借鑑了“片警”的理念,率先推出了“片醫負責制”這一全新的社區衛生服務模式。從街頭巷尾到農家大院,“片醫負責制”實現了城鄉居民全覆蓋。

制度模式

鄭州市衛生局局長顧建欽認為,“片醫”模式既不同於英國的全科醫生模式,也不同於美國的家庭醫生模式,而是融英美已開發國家的實踐於一體,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區衛生服務模式。
京廣路年逾八旬的范老漢病後癱瘓,長期靠胃管餵食,胃管每月都要更換。以前,家人送他到醫院裡更換胃管,光是來回打車費就得花100多元,而插胃管本身的費用才幾十元。
當京廣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黃元利大夫和楊瑞護士為老人建立健康檔案時,其家人提出了讓“片醫”上門更換胃管的想法。“片醫”很爽快地答應了,並熟練地完成了更換管操作,全部費用僅為42元。
為解除獨居老人的後顧之憂,鄭州還為1萬戶獨居老人安裝了呼叫器,“片醫”24小時值班。一位獨居老人說:“人老了,就怕生病。身邊有了‘片醫’,比養兒養女還管用。”
管城區北下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張彥軍說:“社區醫生要想取得居民信任,關鍵是要能成為居民的親人和朋友。現在,社區居民無論何時打電話,‘片醫’10分鐘就能上門服務。”
按照分片包乾、主動服務的理念,鄭州市把每個社區按1000戶居民劃分成若干服務區,每個服務區配備1名社區醫生和1名社區護士組成一個“片醫”小組,每3000戶居民配置1名預防保健人員。“片醫”小組對轄區內的慢病患者、殘疾人、精神病人、婦女兒童等群體進行管理。他們與居民簽訂《家庭醫療保健協定》,實施一對一的契約化服務。
鄭州“片醫負責制”家庭醫生服務模式實施以來,“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新型就醫模式基本形成。2010年,居民到社區就診門診人次達到354萬人次,較3年前增長近3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成為居民就診的首選。

片醫小組

如今,全市6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推行了“片醫”負責制,共組建“片醫”小組734個。每個服務區域都設有“片醫”小組公示牌,每位居民也都有自己“片醫”的聯繫卡。當病人需要轉診到其他醫院時,“片醫”還會主動預約專家,聯繫檢查、住院等事宜。

服務平台

在航海東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居民張大媽剛剛進行了體質檢測。她說:“以前我不知自己的身體有沒有毛病,現在沒事就來做個體檢,聽聽醫生的建議,問問咋鍛鍊、咋飲食。”
為了使“片醫”更加貼近居民,鄭州市提出了“十進社區”服務內容:即中醫中藥進社區、基本醫療進社區、康復輔導進社區、健康教育進社區、體質監測進社區、婦幼保健進社區、關愛老人進社區、慢病指導進社區、精神衛生進社區、免疫規划進社區。一個個“片醫”團隊主動走入居民家中,連續不斷地開展全生命周期的服務。
今年,鄭州市投資2000多萬元,計畫在3年內建設區域醫療衛生信息平台。目前,信息化建設初見成效,實現了鄭州市內健康檔案的互聯互通,變“死檔”為“活檔”。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