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頭鎮

牆頭鎮

牆頭鎮位於象山縣西北部,東連丹西街道,南鄰茅洋鄉,西依西周鎮,北瀕西滬港。牆頭鎮依山面海,自然條件優越,山海資源豐富。耕地面積1.62萬畝,山林面積5.4萬畝,中國貝類苗種繁殖基地,浙江省重點海水養殖區——西滬港抱鎮而流,可養殖灘涂面積3.4萬畝。

基本信息

簡介

牆頭鎮位於象山縣西北部,東連丹西街道,南鄰茅洋鄉,西依西周鎮,北瀕西滬港。牆頭鎮依山面海,自然條件優越,山海資源豐富。耕地面積1.62萬畝,山林面積5.4萬畝,中國貝類苗種繁殖基地,浙江省重點海水養殖區——西滬港抱鎮而流,可養殖灘涂面積3.4萬畝。

(圖)牆頭鎮嶺下村牆頭鎮嶺下村

牆頭鎮面積87平方千米,人口2.10萬人。轄1個居民區、23個行政村:牆頭;牆頭、溪里方、方家岙、西滬、下沙、孫家、盛王張、舫前、嶺下、大溪蔣、白墩、桃灣、洋北、亭岙、黃溪、七里亭、吊水岩、合心、周家路、毛洋嶺、雷港、塔嶺、蔡家岙。鎮政府駐觀海南路28號。

據記載,宋鹹淳年間(1265—1274年)陳夢月充伍象山緣史,攜妻子從鄞縣姜山卜居大雷溪畔,為防洪水橫流,沿溪邊水牆,從牆頭架橋過渡,故名牆頭。鎮由駐地牆頭而得名。鎮域面積87平方公里,人口2.2萬人,轄36個行政村。沿海國道主幹線象山連線線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捷,直通甬杭滬等大中城市。域內白墩港曾為縣貨物主要吞吐港,年吞吐量達10萬噸。

牆頭鎮人傑地靈,文化底蘊深厚。“觀海樓”是象山縣最早的藏書樓,象山第一私立中學——立三中學1938年始創於牆頭。歐氏新祠,為民間3年竣工,建築工藝之精緻,式樣之新奇,縣內尚屬少見,為縣文物保護單位。由雄竣挺拔的大雷山、射箭山,梵唄悠遠的千年古剎智門禪寺,海天一珠的蓬萊海山串起的遊覽帶與象山松蘭山旅遊度假區遙相呼應。民眾性文化活動繁榮,是被寧波市第一批命名的“東海文化明珠”鄉鎮。1991年始,連續四屆蟬聯市雙擁模範鎮。

牆頭鎮政府按照“工業強鎮、農業穩鎮、生態建鎮”的發展思路,工業經濟得到迅猛發展,特色效益農業初具規模,綠色龍頭企業蓬勃興起。到2002年已初步形成了以工業經濟為主導,農業經濟為基礎的城鎮經濟體系。2006年,全鎮實現社會生產總值22.3億元,比2001年增長60%,年均增長12%;農民人均收入7500元,比2001年增長52%,年均增長10%以上;稅收收入2227萬元(新統計口徑)。先後獲浙江省基層黨校示範鎮、省級科技示範鎮、市級生態示範鎮、市文明機關、市“雙擁”模範鎮(五次蟬聯)、市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鎮及省級科普示範鎮等榮譽稱號。

全鎮有市級文明村2個,市級園林式村莊3個,縣級文明村6個,縣級生態示範村8個,縣級環境整治村11個。道路硬化率達98%以上,森林覆蓋率65%,交通道路和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人居環境質量不斷提高。牆頭鎮形成了中學、國小、幼稚園、成教四位一體的教育格局,實行九年一貫制教育制度。民眾文化活動繁榮,形成民眾文藝組織5支。積極實施民生工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特色產業

(圖)牆頭鎮牆頭村牆頭鎮牆頭村

牆頭鎮藉助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的兩大工業集聚區平台,立足區位優勢,改善投資環境,形成以針織、機械、化工、食品、根雕、工藝、農產品加工等主導產業及優勢產業層次分明、梯度合理的企業發展新格局。並通過不斷完善的對企服務制度,吸引各方客商來鎮投資,開放型經濟邁上新台階,科技創新不斷推進,技術改造和招商引資取得重大突破。牆頭鎮有縣實力型企業、潛力型企業各3家和規模以上企業30家。

牆頭鎮通過深化農業結構調整,全力打造千畝綠色農產品開發基地、千畝大棚草莓基地、千畝雷竹基地和萬畝灘涂養殖基地,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組建了“海妹子”禽蛋、宏森源瓜果等專業合作社。培育了特種果蔬、鴨蛋加工、竹根雕等三家縣級農業龍頭企業。其中“宏森源”果蔬基地和“鴨妹子”禽蛋基地已通過國家級無公害綠色產品認證的,“鴨妹子”禽蛋產品獲“浙江省名牌產品” 稱號。

雷竹基地:早於1994年方家岙村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時,引導村民在屋前屋後種植了250餘畝雷竹,經不斷改進種植方法、增加種植面積逐漸成為當地農民致富菜。現全鎮種植面積近千畝,是牆頭鎮的特色農業。

綠色農產品基地:是中國科技部甜瓜項目示範基地和上海農科院研究基地,是特色農產品開發基地。公司實行“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現已開發瓜果基地近千畝,共引進國內外優質瓜果品種“小西瓜”、“迷你型小南瓜”、“巨型南瓜”、“黑糯玉米”等20餘種。

草莓基地:牆頭鎮朱家自然村是名聞遐邇的草莓專業村,不斷改良品種,擴大種植面積近千畝,其中新引進的新品種紅頰草莓因味更甜、個頭大、保鮮期長而深受消費者歡迎。同時基地也成為城裡人踏青、品鮮、聞香的休閒樂園。

灘涂養殖基地:西滬港水產資源豐富,可養殖面積4.5萬畝,現已利用2.6萬畝,占57%。為減少因傳統養殖方式帶來的海洋環境污染,積極推廣筏式養殖,產量比傳統養殖提高30%,畝產收入已由原來的7000元提高到9000元。

農業建設

(圖)牆頭鎮牆頭鎮

牆頭鎮以農民增收為目標,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實施農業產業化、科技化、精品化戰略,大力發展特色效益農業,實現瓜菜、林果、畜牧、海水養殖等四大產業基地快速發展。2008年上半年,該鎮又投入資金230萬元,夯實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種養殖業抵禦自然災害能力。象山超強森果綠化公司投資近150萬元,發展精品苗木經濟,現已種植450畝花梨木、紅豆衫、伯樂、木瓜等國家一、二、三級保護樹種16種共17137株。

該鎮實施市級海塗植樹造林試驗項目,在上新塘下沙段海塗種植耐寒鹼樹種林麻黃、佛吉尼來櫟等打造“亞紅樹林”基地,取得成功,將在全省推廣種植。同時進一步密切與市農科院、縣農林、水產等部門聯繫與合作,完善新品種引進、技術服務體系;推廣水稻“節本增效”有機肥施用技術350畝,幫助農民節肥增效。新品種馬鈴薯“甬薯一號”2008年採收的近1萬公斤成品,以1.3元每公斤的價格被素子園食品公司全部收購。

牆頭鎮引導農業龍頭企業在開拓市場、科研進步、新品培育、發展深加工等方面發揮先導作用,完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體系,該鎮引進快德勝食品加工企業,擴建宏森源果蔬深加工基地;市級農業龍頭企業濱港公司生產的“鴨妹子”蛋品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認證,明豐公司調整繁養品種,成功開發休閒、觀光旅遊項目,租用牆頭村石朋頭閒置山地1000畝,引進黑龍江農場投資100萬元與泰鑫牧業公司合作開展畜牧養殖。

全鎮已形成農產品加工、流通、收購型企業5家,其中市級3家,提高農產品附加值20%以上,種植業收入達1600萬元,其中草莓種植680畝,2008年售價創歷史新高,果蔬種植面積增至1500畝,全鎮海水養殖達2100畝,上半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2億元。

旅遊資源

(圖)牆頭鎮歐氏新祠牆頭鎮歐氏新祠

牆頭鎮具有深厚的人文歷史底蘊和豐富的文化資源,鎮內建築遺產、文物古蹟和傳統文化較集中,較完整地反映了宋、清朝時期的傳統風貌、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情,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和科學價值,現存的清代校門基本風貌保持完好;智門禪寺雖因年代久遠,原建築群及其周邊環境曾倒塌破壞,現正按原貌整修恢復;歐氏祠堂的原建築群及其周邊環境雖部分倒塌破壞,但其中巧奪天工的做工精緻的古戲台保存完好。鎮現存歷史傳統建築的建築面積總體在5000平方米以上。

千年古剎——智門禪寺規模初具。智門禪寺位於牆頭鎮舫前村,始建於五代後周顯德四年(公元957),占地5000平方米,始名“保全院”,宋治平二年改賜“智門禪寺”額,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重修,規模宏大,素聞住有999個僧人,一度號稱“千僧院”。現經規劃投資2000多萬元左右,已建成大雄寶殿、金剛殿,觀音殿正在建造中。從一級公路經過舫前村到寺內的公路已全部竣工。

千年古驛——西沙嶺保存完好。據縣人劉公非《西谷記》載,西滬港亦稱西沙港,嶺因港得名。全嶺長2180米,寬約5米,素有 “10里西沙嶺” 之稱,彈石路,全程共有5個驛站。宋嘉定十六年(1223),建西沙驛亭。舊時,該嶺是縣西主要民間交通古道之一,現該嶺保存完好,尚有老年人經此途去伊家、儒下洋等地。

象西根雕文化。牆頭鎮森林資源豐富,毛竹面積1.8萬畝,是全縣三大毛竹生產基地之一,竹木雕刻已成為當地農民的一大致富路,出現了以樹雕加工為主的澤奇、萬達古家俱廠,以竹根雕刻為主的宏達竹根雕等竹、木加工企業共7家,產品遠銷海內外,年創產值超過3000萬元,並逐漸形成了根雕文化。為保護好這民間工藝,牆頭鎮把它作為一個產業來培植,積極發揮宏達竹根雕的輻射帶動作用, “根雕文化”呼之欲出。

清代校門遺址猶存。建於清朝光緒二十九(1903)年,該校原為“時敏學堂”,於1914年經擴建後改名“私立果育學堂”,現校門猶存,該校門呈拱形台門,近5米高3米寬,兩邊各有近8平方米的八角形門衛兩個,面積在40餘平方米,帶有濃郁的西歐特色,校門保存完好,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歐氏新祠。在牆頭鎮西側,歐姓原在鎮內建有宗祠,清季動工興建該祠,故名歐氏新祠。占地1656平方米,民國3年(1914)竣工,耗銀萬圓。代表清末民初建築風格和藝術風格,工藝之精緻,式樣之新奇,縣內尚屬少見,整座建築藝術可與石浦城隍廟媲美。

未來展望

牆頭鎮將繼續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深入實施“工業強鎮、橋海興鎮、生態立鎮”三大戰略,著力打造“實力牆頭”、“生態牆頭”、“活力牆頭”、“和諧牆頭”四大品牌,成片連線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開拓進取、務實創新、乘勢而上,努力建設現代化生態型濱海城鎮。

大橋經濟迸活力

象山港大橋及連線線工程北始於鄞州雲龍鎮,跨越象山港,跨白墩港,止於牆頭鎮戴港自然村。建成後象山至寧波路程從原來的120公里縮至49公里,車程為35分鐘,納入“寧波半小時經濟圈、杭州2小時經濟圈、上海3小時經濟圈”,同時由於大橋互通和服務區將分別設在牆頭鎮,牆頭一舉成為交通樞紐,將徹底提升區位優勢。大橋建成後,牆頭鎮將步入橋海新時代,為更好地承接周邊都市圈的輻射和產業轉移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大大增強了發展的信心指數和環境指數,將對牆頭髮展產生全局性、根本性的影響,迸發出更強的發展活力。

臨港產業搶先機

象山港大橋的建設和海洋資源優勢兩大因素的疊加共振,將形成巨大的橋海乘數效應。搶抓大橋先機,充分挖掘西滬港海塗資源,進一步發展壯大海塗養殖等臨港型企業,積極開發生態海洋旅遊業,發展服務業;藉助上海經濟圈,進一步加強牆頭小海鮮等特色傳統養殖項目的保護和開發,促進海水養殖效益的提高。

最佳人居樂安康

穩步推進合心村別墅區及牆頭跳頭嘴現代休閒莊園的開發進度,建設新型高檔住宅區,提高人居檔次。綠化美化城鎮環境,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繼續開展亭溪小流域治理,健全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提升城鎮品味。按照“因村而異、挖掘特色、以點帶面、合力推進”的思路,注重“一村一品”,全力建設富裕文明和諧安康的新農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