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本書從法國引進著作權。作者佛朗索瓦茲.多爾多系法國著名兒童心理分析專家。父母利益已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社會問題。本書從孩子如何看待父母離異,如何處理與父母新伴侶的關係以及怎么樣與父母的家庭成同保持良好的溝通等方面分析和闡述了父母離異以後孩子們如何面對未來的生活,怎樣才能幫助孩子得到最佳的成長環境。是一本既適於父母,也面對未成年人的心理分析讀物。雖然文化背景相異,但對廣大中國讀者來說不無借鑑和啟迪作用。
編輯推薦
本書不是一本探討分析法的論著,因而沒有任何臨床病例,然而我在書中提出的一切論點都是以我的臨床經驗作依據的。 天下父母們——其中有些父母視婚姻為兒戲,甚至連貫數次草率的再婚——不妨追溯一下自己的孩提時代,如果他們的童年也飽受父母離異之苦並只能默默忍受,這樣,他們就能夠與我一起分析其中的前因後果。因此本書既是為父母寫的,也是為他們的子女寫的。 本書可以說是一本女性讀物,但對於那些關注什麼是防範兒童意識不到的痛苦(這種痛苦往往源自沉默或不說出口的謊言,哪怕是為了孩子“好”而保持緘默或在行動中表示是一種欺騙,從而造成孩子意識不到的痛苦)所帶來的種種難題的有效辦法的專職心理學家,本書也不失為是一位良師益友。
作者簡介
弗朗索瓦茲·多爾多1908年11月6日生於巴黎的一個有產者家庭,自小就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無比憎惡,對在戰爭中推動丈夫和父親的婦女和孩子的痛苦寄予無限同懷。文化修養極高的父親每天都要接待不少來客,因此家中常常是高朋滿座,小弗朗索瓦茲由此結識了不少名流,特別是文學界知名人士。 在巴黎醫學院醫學專業畢業後,她於1939年7月通過了論文答辯,論文題目為《心理分析與兒科學》,但是她的這一論著直到1971年才得以發表,因為她的研究給心理分析臨床醫學帶來了全新的觀點。 以後,儘管在心理分析學界長期受到責難,但她還是義無反顧地投身於兒童事業。作為兒童心理分析學家,他自1940年至1978年,1962年至1978年分別在特魯索醫院和艾蒂安·馬賽爾醫療中心擔任門診醫生。與醫生鮑里斯·多爾多結婚後,生有兩子女。 在對人體下意識形象概念,即精神病中所觸及到的下意識形象進行研究中,她越來越確信“人從胎兒期起就是一個會交流的生命”。她極為重視圖畫,認為那不僅是了解精神的手段,而且也是人們最喜愛的交流方法,因而也是心理療法的工具,1971年出版的《多本尼加病例》一書證實了這一點。 弗朗索瓦茲·多爾多繼承和發展了弗洛伊德學說,並且法國著名心理分析學家雅克拉岡的同窗學友。她於1988年8月因患肺纖維腫瘤而去世,臨終前神志清楚,精神愉快,心情安詳,家人均隨侍在其床前。
目錄
前言——父母離異的孩子們
難道要等到孩子們已長大成人才考慮他們的願望和意見嗎?
一、父母離異及子女的無意識
父母關係緊張是否會動搖子女對家庭的信念?孩子如何看待離婚導致的裂痕。
二、實話實說
如果父母以負責的態度對待離婚,這將有助於孩子提出積極的建議,不同的想法和更好的意見。
三、責任的積極作用
我們養育孩子,還應該教育他們有責任感,對於正在發育成長的孩子來說,這一點非常重要。
四、子女與父母新伴侶的關係
哪些是妨礙繼父或繼母與子女關係的主要障礙?新伴侶的出現對孩子有哪些影響?
五、子女同父母兩個家族乃至兩個種族的關係
如果子女分屬兩個不同的種族,孩子應該怎樣與父親和母親家庭成員保持聯繫。
六、割捨
為什麼孩子總自恃是世界的中心,如何對待孩子的俄狄浦斯情結
七、孩子與學校
學校除了給孩子傳授知識外,還幫助孩子弄懂血親關係的意義及如何應對各種家庭的不同處境。
八、子女與法律
家庭解體後對正在成長的孩子來說,保障問題顯得非常重要,如何對待子女的近期、中期和長遠的利益。
後記
附屬檔案(一)
附屬檔案(二)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