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諫 | |||||
拼音: | |||||
解釋: | 1.諫諍,直言規勸。爭,通"諍"。 |
相關詞條
-
諫爭
拼音jiàn zhēng ㄐㄧㄢˋ ㄓㄥ解釋 諫爭(諫爭) 諫諍。爭,通“ 諍 ”。《荀子·修身》:“諂諛者親,諫爭者疏[1]。” ...
拼音 解釋 -
五諫
五諫”。 《白虎通·諫諍》:“窺諫者,禮也。 《白虎通》:“闚諫者,禮也。
基本詞義 分別介紹 -
爭臣論
《爭臣論》,又名《諍臣論》,作者為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該文採取問答形式,在形成辯論過程中,逐步推出作者的觀點。《爭臣論》是一篇從當時的政治出發、有的放矢...
作品原文 作品譯文 作品評析 作者簡介 -
求諫
選自《貞觀政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貞觀政要》是一部記載李世民政績及君臣論政的歷史著作,全書40篇,合為八卷。 求諫是鼓勵臣下提意見,可以...
內容提要 作者簡介 原文 譯文 -
諫獵
:“解龜生碧草,諫獵阻青霄。” 仇兆鰲注引朱鶴齡曰:“ 王蓋先以御史罷官。” 浦起龍心解:“先官侍御,故用諫獵字。” 唐·賈至《詠馮昭儀當熊》:“逐獸長廊靜,呼鷹御苑空。王孫莫諫獵,賤妾解當熊...
基本信息 典源 釋義 示例 -
死諫
死諫,是指大臣為了自己的想法被採納而不惜冒犯領導者(通常是皇帝)的行為。 常言有“文死諫、武死戰”,意思就是說“文官應該為了堅持正義而不惜生命進諫,武將...
讀音 基本解釋 歷史事件 -
台諫
台鑒,官名。唐時,台官與諫官分立。唐、宋侍御史、殿中侍御史與監察御史掌糾彈,通稱為台官,諫議大夫、拾遺、補闕、正言掌規諫,通稱諫官,合稱台諫。清代統歸於...
詞目 拼音 引證解釋 相關歷史 -
爭[漢字]
爭,zheng,從爪從又從手。引也。上下兩手雙向持引,有堅持義,謂引、使之歸於己。
基本資料 詳細註解 古籍解釋 漢語詞典 漢譯英 -
諫言
諫言,一般用來指下級對上級的規勸和建議。古時最常用於君臣之間。
含義 出處 英文 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