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爛柯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廣東省肇慶市和高要市東北郊,西江下遊河畔,珠江三角洲西北角。地理坐標為112°34’58’’~112°45’45’’E,23°03’30’’~23°09’17’’N。爛柯山為一孤立的山地。最高峰爛柯山海拔904m。
自然環境
保護區地處北回歸線南緣,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21.9°C,年平均降雨量1656.6mm,土壤具南亞熱帶地帶性土壤特徵,地帶性植被為季風常綠闊葉林,還有南亞熱帶溝谷季雨林、山地常綠闊葉林、針闊混交林、針葉林、山頂矮林灌叢等多種植被類型。爛柯山自然保護區總面積7961.59hm2,全為林業用地。森林覆蓋率為91.59%,林木總生長量1.1萬m3,活立木蓄積量達22.54萬m3。
動植物資源
保護區植物種類成分具有明顯的亞熱帶植物區系向熱帶植物區系過渡的特點。有野生維管植物163科586屬1106種,其中:蕨類29科11屬111種;裸子植物4科6屬9種;被子植物130科521屬986種。有蘇鐵蕨、金毛狗、桫欏、黑桫欏、長葉竹柏、觀光木、樟樹、白木香、格木、紅楝子、龍眼、巴戟天共12種國家級重點保護和珍稀瀕危植物,另有11種野生蘭科植物。
有陸棲脊椎野生動物239種,隸屬68科27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動物31種,“三有動物”146種,省級保護動物21種。動物的種類以華南區的種類較多,以東洋界種類占優勢。
保護區性質和保護對象
爛柯山自然保護區以保護過渡地帶性的森林生態系統、珍稀瀕危動植物資源及其生態環境為宗旨,集保護管理、科學研究、宣傳教育、生態持續利用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省級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
保護對象為:南亞熱帶向熱帶過渡性季風常綠闊葉林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動植物資源,西江下游與珠江三角洲交接區的生態環境。
規劃期限及建設目標
總體目標:通過科學的規劃、有效的管理,把保護區建設成一個生態系統順行演替、生物多樣性增加、系統穩定、生態功能更加顯著的南亞熱帶向熱帶過渡性的綠色寶庫,成為科學研究和科普教育的基地。通過生態旅遊和多種經營規劃的實施,使保護區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得到充分發揮,實現基礎設施配備齊全、保護管理組織機構精簡高效,達到可持續發展。
近期(2003~2005年)目標:
開展保護區保護、處址、站址基礎建設,建立健全的保護管理機構和規章制度,開展有效的保護管理工作。
中期(2006~2009年)目標:
完善保護區基礎建設,使保護區的保護、管理、科研及多種經營等工作走上正軌、全面開展。
後期目標(2010~2012年):
加強保護管理和開展科研、多種經營,極大的恢復和發展保護區良好的生態系統,努力與國內外同類保護區的發展相接軌,把保護區建設成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自然保護區。
功能分區及管理處、管理站規
劃規劃總面積7961.59hm2。其中核心區3044.60hm2,占38.24%;緩衝區2200.21hm2,占27.64%;實驗區2716.79 hm2,占34.12%。在高要市建保護區管理處,在保護區山口、沙浦和黃坑3處設管理站。
組織機構與人員編制
設立 “廣東爛柯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屬副處級事業單位,行政隸屬廣東省西江林業局,業務歸口廣東省林業局自然保護區主管部門。按《廣東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廣東省財政廳檔案(粵機編辦[2001]387號)》核算人員編制。
保護區的建成,將對周邊20多萬居民和野生動植物,構築綠色的保護屏障,對保護和涵養水源,為動植物提供理想的生息場所;同時,保護區在科研教育基地、經濟建設技術示範、促進對外交流和合作等將發揮巨大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