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暴 | |||||
拼音: | |||||
解釋: | 1.猶勇猛。 2.猶粗野。 3.暴躁。 |
相關詞條
-
秋燥
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發生的疾病。病邪從口鼻侵入,初起即有津氣乾燥的症狀,如鼻咽乾燥、乾咳少痰、皮膚乾燥等。燥有兩種不同的性質:一偏於寒,一偏於熱,秋...
簡介 類型 療法 預防 護理 -
燥
燥 拼音:zào 注音:ㄗㄠˋ部首:火,部外筆畫:13,總筆畫:17 五筆86&98:OKKS 倉頡:FRRD 鄭碼:UOJF 筆順編號:4334251...
基本信息 基本字義 詳細字義 方言集匯 中醫學釋義 -
暴肓
暴盲是指眼外觀端好,猝然一眼或兩眼視力急劇下降,甚至失明的嚴重內障眼病。病名見《證治準繩·雜病,七竅門》。患眼外觀雖無明顯異常,但瞳內病變卻多種多樣,病...
暴盲-簡要介紹 暴盲-病因病機 暴盲-臨床表現 暴盲-診斷依據 暴盲-辨證論治 -
暴喑
暴喑,系指突然聲音嘶啞或失音的急性喉部病證。針灸治療本證,在《靈樞·寒熱病》中,已提到刺血之法:“暴喑氣 *革更 ,取扶突與舌本出血”。晉代的《針灸甲乙...
概述 辯證分型 治療 -
暴瘖
病名。暴瘖(sudden loss of voice )是指以卒然而起,嘶啞失音者為主要表現的疾病。
概念 參考資料 -
腸燥津虧證
腸燥津虧證是指由於寒邪侵犯腸胃,表現以脘腹冷痛為主症的實寒證候。簡稱胃寒證、腸寒證。
【臨床表現】 【機理分析】 -
胃燥津傷證
胃燥津傷證,凡脾胃虛寒泄瀉,胃有痰飲濕濁及暴感風寒咳嗽者均忌服。《本草經集注》:“地黃、車前為之使。惡款冬、苦瓠。畏苦參、青蘘。”
-
暴吐病
證名。 見《I活法機要·吐證》。 其證食已暴吐,渴欲飲水,大便結燥,氣上沖而胸發痛,脈浮而洪。
參考資料 -
六元正紀大論
。故歲宜苦以燥之溫之,必折其鬱氣,先資其化源,抑其運氣,扶其不勝,無使暴過...,燥極而澤,民病寒熱。四之氣,寒雨降。病暴仆,振栗譫妄,少氣嗌乾引飲...、濕、熱、燥、寒六種氣候變化的本元,也就是主歲的六氣;正,即政;紀,即...
出處 題解 原文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