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清真西寺

營口清真西寺

營口清真西寺是中國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遼寧省營口市區。據寺內碑刻記載,該寺於清同治四年(1865),由駐守營口的回族統領馬子文首倡集資購置一宅院改建而成。光緒十一年(1885),又由總兵左寶貴捐資及當地穆斯林集資擴建。

基本信息

清真寺簡介

中國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遼寧省營口市區。據寺內碑刻記載,該寺於清同治四年(1865),由駐守營口的回族統領馬子文首倡集資購置一宅院改建而成。光緒十一年(1885),又由總兵左寶貴捐資及當地穆斯林集資擴建。
營口清真西寺營口清真西寺

清真寺歷史

營口原稱“沒溝營”,中英天津條約後為通商口岸。清同治四年(1865年),由天津洋槍炮隊統領馬子文(回族),在鄉老贊助下,購草房9間,水井一眼,作為清真寺、光緒九年(1883年)奉天總兵左寶貴在營口籌辦海防,將寺重建。1934年重修,後毀於“文革”時期。1982年重建禮拜大殿,對廳,1988年擴建南講堂。現占地面積2.4畝,建築總面積1588平方米,為阿拉伯式建築風格。大殿以川廊與盡頭窯殿相接,球形拱頂,重檐十字一脊,翼角起翹,古樸雄健。禮拜大殿南側有水房浴室,南北設有廂房,為穆斯林講經堂和伊瑪目誦經、會客的地方。寺內現存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左寶貴敬立碑碣,匾額、楹聯以及歷代文人書寫碑記多塊。該寺內的建築是伊斯蘭教與中國文化相結合的標誌之一。

清真寺布局

至光緒三十六年(1900),幾經擴展,已建有大殿5間,後殿窯亭1座,水房5間,南北講堂各5間,殿前抱廈3間,六角形樓亭1座及對廳、山門等,並建女寺5間。全寺占地面積4800平方米,分前後院。院內築花牆、月亮門,地面鋪十字形青石甬道。大殿外門楣上懸有左寶貴所題“道合中庸”匾額及“扶持正教要在循規蹈矩,挽救頹風先宜誠意修身”的楹聯。“文化大革命”期間,該寺遭破壞。1981年,營口市伊斯蘭教協會集資重建了面積達310平方米的禮拜殿,殿基高0.9米,前加台階7層,大殿平頂四周有花牆,前殿為阿拉伯式穹窿頂,後殿為16米高的六角樓亭,上有新月標誌。整個建築群布局緊湊合理,莊嚴肅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