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家莊村隸屬萊城區楊莊鎮,位於萊城西23公里,東距楊莊2.5公里處。北與寨里鎮水北村隔河相望,南鄰西李村,西接陳東村,東鄰小埠頭村。耕地面積1500畝,560戶,1804人。
據燕氏譜碑記載,明朝初年,焉姓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以姓名村為焉家莊。相傳村民焉星春進京考中進士,主考將“焉”字錯讀為“馬”,焉星春一怒之下,將“焉”改為“燕”,由此改稱燕家莊。村民以燕姓為主,其它姓氏還有王、尚、陳、張、李、劉、閆、薛、龐、朱,全村共11個姓氏。
據《萊蕪市志》記載,燕家莊村於民國初期隸屬水北區水南保;民國二十四年《續萊蕪縣誌》記載:“水南鎮·燕家莊”;1948年始屬楊莊區;後屬楊莊人民公社;1987年屬楊莊鎮轄至今。
農閒時,村民們做點小買賣,利用手藝來賺錢補貼家用的便多了起來。這些手藝人,有的下鄉給別人理髮;有的擺攤給人修修車子;也有家傳手藝做得好的,像燕相榮家,從清朝開始,其祖輩就打錫壺,到這一代,已經是第四代了。燕相榮製作的錫壺,做工細緻,樣式新穎,他的手藝遠近聞名。其錫雕曾在廣交會上展覽。王家人聯手組建糖坊,做起了糖瓜生意。每年的臘月到正月,賣糖瓜的,販賣糖瓜的,絡繹不絕。於是,就有了人們常說的那句老俗語:“陳家樓、燕家莊,誰家沒有破糖筐”。建國後,燕家莊人也像其他的勞動人民一樣,翻身當了主人。1955年,村里成立了初級社。1957年,村里成立了高級社:大躍進時期,參加人民公社,土地權歸村集體所有,當時所用的家具主要有耕牛、水車、轆轤等,作價歸集體。1975年,村里買了第一台24馬力的拖拉機;1978年,又買了一台50馬力的拖拉機;1980年,生產大隊買了4台12馬力的拖拉機。這些農機的投入使用,不僅大大節省了勞動力,而且明顯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很受村民的喜愛。1974年底,楊莊公社人民出工出力,修建河壩,大戰匯河,從西楊村一直修到冷家莊,共修了9000多米,其中燕家莊就修了1100多米。修建河壩,不僅防洪防汛,而且增加了村民的實用耕地。1976年,村里開始通電,從而結束了村民長期點燈的生活。村里當年就給燕家莊國小買了一台12英寸的黑白電視機。1980年左右,村民就已經爭相購買電視機了,它給村民單調的生活帶來了無窮的樂趣。
早在改革開放之前,燕家莊就有辛勤精明之人走街串巷收廢品。改革開放之後,時任村支書的尚存良便產生了一個念頭:“本村收的廢品大都是廢舊塑膠,咱何不藉此辦個塑膠製品廠?”兩委會一班人通過找領導、跑銀行、求親告友,硬是湊合了七、八萬元資金,騰出了8間辦公室,就這樣塑膠製品廠在艱難中上馬投產了。幾年工夫,這個小小的廠子便發展成為兩處年產值1000多萬元的村辦企業,所生產的塑膠布、建築用線管、電錶盒等塑膠製品已打人全國20多個縣市區。
燕家莊村靠一個塑膠製品廠起家,一業帶全村。現在,全村有常年的廢品收購點12處,300多人從事收購和銷售。200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213萬元,村民人均收入3237元。燕家莊富了,村黨支部首先想到的是改善農業生產條件。1999年以來,投資達20萬元,新修了10條7000米的標準生產路,機井配套32眼,新修防滲渠2000米,鋪設地下暗管500米。村里又相繼出資6萬多元,拓寬開通村內大街1300米,石砌邊溝1500米。購銷大戶燕平、燕相安等人做起了收購生薑、大蒜的生意,年購銷1000噸以上,然後銷往外地,一年收入可觀,被城區命名為“農副產品購銷大戶”。在他兩戶的帶動下,出現r購銷500噸以上的大戶9戶,對周邊村莊的姜蒜銷售起了帶動作用,既個人致了富,又解決了村民姜蒜賣難的問題。客運、貨運也有發展,全村5輛車跑客運,4輛車跑貨運。村民陳軍、燕祥兩人,各自買上了大客車,一個跑萊蕪一個跑泰安,他們的發財路也越跑越順暢。村裡的養殖業也很火,養雞的,養豬的,養羊的,科學養殖使他們不僅養出了規模,更養出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村民的經濟效益增加了,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以前多數人住的是茅草屋舊坯房,到90年代,村民就有360多戶按照規劃建起了紅磚瓦房;2001年,村東又規劃了樓區,二層小康樓拔地而起。至2002年,村裡有300多戶安裝了電話,成了名副其實的“電話村”。村里家家戶戶有電視,大部分是彩電,不少村民家裡還有電冰櫃、洗衣機、VCD,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過得好。燕家莊村富了,人們的思想面貌和精神面貌也發生了深刻變化,計畫生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項工作連續5年是全鎮的先進單位,村黨支部被萊城區授予2000年度先進基層黨組織,2000年授予農村基層組織紅旗單位。
燕家莊人喜愛文藝,早在1968年,村里就自發地組織建了一支以老藝人燕俊海、燕和迎、李孝前為首的莊戶劇團。村里人湊錢給他們購買了各種戲裝和鑼鼓、二胡、梆琴、嗩吶等樂器,還搭建了一座規模不小的戲台。農閒或節日便組織演戲。所演的劇目既有傳統的京劇《轅門斬子》、萊蕪梆子《牆頭記》、《三世仇》、《燕王掃碑》、《豹頭山》等劇目,也有戲團自編自演的小劇目。演出時,周圍村莊的人也都跑來看。台上吹拉彈唱,有板有眼;台下人頭攢動,熱鬧非凡。莊戶劇團深受民眾的歡迎和喜愛。可惜劇團沒能及時發現和培養可繼承之人,到20世紀80年代後期,隨著電視機、錄音機等娛樂設施的普及,戲劇演出活動便退出了“歷史舞台”。
燕家莊村有悠久而淳樸的民風,燕家莊人更有一種勤勞質樸、開拓進取的精神,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為社會做出了應有貢獻。抗日戰爭時期,該村許多村民積極投身於革命鬥爭,湧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楊大昌,本名燕林翠,又名燕東迎。1937年七七事變後,燕東迎由全區第一個共產黨員徐幹晨介紹入黨。1939年,燕東迎曾任章丘縣某區委書記,他為領導當地人民民眾的抗日鬥爭,做出了突出貢獻。此外,還有許多人為了保家衛國,獻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
建國之後,村里人很重視教育,極力想培養出有文化、有作為的人才。20世紀50年代,村民曾把村裡的祠堂改建為國小,讓村裡的孩子讀書。60年代末,村民自籌資金,在村北建起了一座有規模、上檔次的新學校,這就是燕家莊國小。功夫不負有心人,村子裡60年代就走出了第一個本科大學生燕浩然。而作為勤奮上進的代表,燕鳴更讓村里人引以為豪。他從師範畢業後,憑著不斷自學,考上了南京工程學院,現已成為正師級軍官,高級工程師,是中國定向爆破研究會常務理事。燕家莊村迄今為止,已有五、六十名大中專學生工作在不同的崗位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燕家莊做教師的很多。從建國以來到現在,就有30多名教師,工作在萊蕪市、區或鄉鎮上。有的家庭祖孫三代是教師,燕傑迎家便是一例,也有的一家人中有多人做教師的。如在當地有著較高威望的老校長燕麥迎家,做教師的就有7個人,是名副其實的“教師之家”。不管是有著30多年教齡的老教師,還是年富力強的青年教師,他們兢兢業業乾工作,勤勤懇懇育人才,為人民的教育事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相關詞條
-
萊蕪市萊城區楊莊鎮燕家莊村國小
山東省萊蕪萊城萊蕪市萊城區楊莊鎮燕家莊村國小
-
高莊[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管轄街道辦事處]
高莊街道位於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南部,汶河南岸。面積157.8平方千米,人口9.5萬人。轄區南與新泰市以蓮花山之分水線為界,北與鳳城街道辦事處隔汶河相望,...
行政區劃 政區沿革 特色產業 名勝古蹟 人文景觀 -
安子村[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大王莊鎮轄村]
安子村隸屬萊城區大王莊鎮,位於萊城西北約50公里處。該村東與大王莊鎮楊家圈村一山之隔,西和泰安市岱嶽區下港鄉石河村毗鄰,南與大王莊鎮河馬石村接壤,北與大...
行政劃分 歷史文化 -
太平街村[山東省萊蕪市寨里鎮太平街村]
太平街村隸屬萊城區寨里鎮,位於萊城西北27公里處,地處寨里鎮西部平原,距鎮政府約6公里。南至雙龍匯河與楊莊鎮接壤;北臨萊蕪市蠶種場、寨里鎮和平村;東臨瀛...
-
北峪村[萊蕪市萊城區寨里鎮賈莊北峪村]
北峪村是山東省萊蕪市寨里鎮鎮的一個行政村。位於萊城西北23公里處,現在全村有1500多口人,全部都是農業人口。北峪村的歷史有大約500多年,明代成村。現...
-
小埠頭村[山東省萊蕪市]
小埠頭村位於萊城西21公里,東臨棗(園)徐(州)公路,西依贏汶河,北為大埠頭,東為陳徐,南與燕家莊接壤,西與寨里鎮周家窪隔河相望。耕地面積1255畝,4...
簡介 建制沿革 經濟發展 村莊建設 -
楊莊鎮[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楊莊鎮]
楊莊鎮,地處泰山東麓,濟南市萊蕪區西部平原,西與泰安市接壤,汶河、匯河交匯於此。2002年,楊莊鎮面積58.8平方公里,轄45個行政村,15026戶,4...
鄉鎮簡介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農業經濟 工業經濟 -
寨里鎮[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寨里鎮]
寨里鎮,位於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西部。轄48個行政村,50個自然村。距市區中心19千米。地處泰萊平原中部,棗(園)徐(州)公路,姚(莊)口(鎮)公路在境內穿越。
鄉鎮概況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代碼及城鄉分類 戴魚池戰國墓 -
喬家義村
喬家義村隸屬萊城區方下鎮,位於萊城西北約10公里,鎮政府駐地西北2公里處,地處丘陵。東靠方寨路(方下——寨里)與方下鎮政府隔嶺相望,北靠陳家莊村,東北方...
歷史沿革 人傑地靈 經濟發展 風土人情 人物事件